几十种野生中药材萎缩 四川将建国内最大中药"基因库"


时间:2012-12-24





  紧迫现状 重楼、白芨、大黄、羌活等几十种野生中药材面临不同程度萎缩。补救措施 我国将在四川建立国内最大规模中药种质库,并将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平台。在日前召开的四川中药资源普查年度总结会上,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四川几十种野生药材产量萎缩。为此,我国将在四川建立国内最大规模中药种质库,保存生物多样性。

  同时,我国还将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平台,对中药资源进行预警管理。

  去年年底,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省之一,四川选定成都、绵阳、乐山、雅安、达州、甘孜、阿坝等7个试点市州的25个县展开中药资源普查。今年,中药普查的野外调查基本结束,四川五支普查大队共调查药用植物2500多种,采集标本45000余份,采集药材950种,收集种质资源560种。调查队员们反映,由于过度采挖,重楼、天麻、暗紫贝母、松贝等珍贵野生药材已属于濒危药材。

  根据成都中药材天地网搜集的市场数据和实地调查,四川的川芎、麦冬、泽泻等多种中药材产量都位居全国首位,但重楼、白芨、金龟莲、赤芍、仙芽、续断、大黄、羌活等几十种野生中药材面临不同程度的萎缩。

  为保护中药材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确保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决定在四川和海南各建立1个国家级中药资源的种质资源库。在常规中药种质方面,四川库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保存库。

  四川的种质资源库将建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内。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裴瑾表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后,全国采集的中药材种质都将汇集到四川库保存。成都中医药大学的50余名专家成立专家组进行研究,选育优良品种和新品种,以保证这些品种在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遗传特性和很高的发芽力。

  据了解,四川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将于明年年底建设完成。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