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广场石兽揭开神秘面纱 它改写了中国雕塑史


时间:2013-01-10





  昨日,天府广场挖掘出的石兽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这一重达8.5吨的圆雕石刻,制作时间距今已经有2000年。它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评价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雕塑史。”考古人员根据石兽外型判断,它极有可能是只石犀,而且还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石兽的发现,也再次佐证天府广场区域,在秦汉时期可能存在一片水域。说不定,那时的河边还有犀牛满地跑。

价值

  一定程度改写中国雕塑史

  昨日,发掘现场首次允许媒体记者进入。眼前的石兽已基本清理完毕,通体近似犀牛,为整块的红砂岩雕刻而成,作站立状。石兽头部略呈圆锥形,刻有较清晰的耳朵、眼睛、下颌及鼻部,局部还装饰简单的卷云图案,风格粗犷。躯干部分则显得丰满圆润。据了解,石兽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考古现场领队易立介绍,根据出土情况判断,石兽的埋藏时间约在西晋,“其风格特征是线条简练生动,属于秦汉时期偏早的石雕艺术品,因此初步推测其制作年代可能在秦汉时期。”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专家昨日专程到考古现场一睹石兽真容。这头石兽保存非常完整,同时期在城市中心的圆雕石刻,还有如此大的“体型”,也是全国首次发现,单霁翔感叹:“(石兽)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雕塑史。”

  体检

  总体“健康”有些小毛病

  这头高龄2000岁的石兽“身体状况”如何?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副主任杨盛等人对这头石兽进行了详细解读。

  “(石兽)采用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红砂岩的缺点是质地容易风化、脱落。”杨盛说,经过约两千年的时间洗礼后,石兽能保存如此完好,“非常珍贵”。

  杨盛介绍,这头石兽是近几年出土的可移动石质文物中最大的一件,同时也是病害种类最复杂、保护难度最大的一件。他指着石兽兽体双手比划:“刚出土时,它的表面有5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除此以外,主要还有风化以及石兽身体部分的部分缺失。”

  在石兽臀部左侧,一块约A3纸大小的团形斜坑异常醒目。“这是石兽身体损伤最大的部位,幸运的是,没有伤及太多,只伤及到了‘皮肉’。”杨盛推测,这可能是1973年修建钟楼时打基桩时的“擦伤”。

  此外,石兽身体左侧几乎整个腹部密布有数十枚大指头大小、两三厘米深的小坑。腹部紧挨左腿的部位,还有碗口大小的一个“窝”,专家估计“也是当初打基桩的时候造成的”。

  保护

  三大步骤让石兽恢复活力

  “发现石兽后,将它发掘出来的难度非常大。”现场专家指着石兽头部右前方一个三四米长的长坑说,“当时它的一侧全部被水泥覆盖,水泥以下才是文物本体。”

  在地下沉睡上千年后重见天日,对石兽的清理和今后的保护都让文物专家感到复杂。因红砂岩很容易风化,专家们专门在石兽上方搭建了风雨棚,防止雨水侵蚀和雨在它身上结冰以后引起的表层剥离。

  然后就是对石兽表面进行清理。先通过人工用凿子机械清理,将覆盖在石兽身上的混凝土一块一块凿下,工作近2周后直到离石兽本体薄薄的2—5厘米。这时,再使用震动法或砂纸打磨法来剔除兽体上这2—5厘米的混凝土。“主要采取机械方法,比如用锤子轻敲等,让它慢慢地在不停震动过程中,让水泥层和本体慢慢分离开。”专家说,这也是借鉴古人揭壁画所用的方法。“昨天刚把右侧清理出来,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右侧的花纹信息,对左侧(曾被混凝土整体覆盖)进行进一步修复。”杨盛说,修护的原则为修旧如旧。

  目前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杨盛说,下一步便将对石兽进行脱盐工作。“因为水泥里有盐份,会对文物产生病害和危害。”脱盐之后,是针对石兽的风化、粉化病害采取加固措施。最后将进行局部修补,“即根据右边保存比较完整的部位,对左边进行局部修补。”杨盛表示,“这三部分工作都有一定难度。我们会在专家论证以后,对它再进行修复。”如果顺利的话,可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些工作。

  新闻延伸

  雕刻石兽的红砂石来自成都

  重达8.5吨的石兽采用红砂岩打造而成,那么,打造石兽的材料有何特别?又取自何处?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教授付小方说,红砂岩又称红石红,在四川颇为多见。“在我们地质学上有一句话,中国的红盆是哪里?答案是四川盆地。意思就是指四川盆地的红砂岩分布广而多。”

  付小方介绍,就成都附近而言,龙泉山、双流、简阳一带就有较集中的红砂岩地带分布。“甚至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过去,不论是官衙府第、大户人家还是普通百姓家中,都会用红砂岩打造石狮、石水缸、石阶等。”

  曾参与红砂村、三圣乡旅游打造的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也表示,“‘红砂村’这一村名,并不是后来打造旅游时新取的,而是(历史上)本来就叫这个名字。”根据四川本就多见红砂岩,且成都龙泉山就有广泛分布等线索推论,谢元鲁认为,既然是“近水楼台”,便不需要长途跋涉去寻找石材。此次天府广场出土的石兽,其打造材料极有可能就出自成都本地。

来源:四川在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