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集中公共财力、公共资源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确保全省财政民生支出比例稳步上升。
突出抓好广大群众最盼解决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等方面的事情,切实推进民族地区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努力实现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普遍改善。
昨日,成华区正式对外宣布: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八里庄创意商务区、建设路商圈3大“北改”区域的产业业态实施规划已全部完成。根据部署,今年成华区将实施“北改”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200亿以上、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0个以上,力争早日让“北改优城”从规划图变成现实。
“我们今年首批推出28个北改重点片区的规划项目,可直接吸引社会投资逾千亿元。”成华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邱长宝说。据了解,首批28个项目都是产业化重点项目,基本上都位于北改重点区域内,其中:位于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的投资项目15个,位于八里庄二仙桥创意商务区的投资项目6个,位于建设路商圈的投资项目7个,总占地面积约2109亩。邱长宝透露:首批28个“北改”重点片区规划项目,引起了来自新加坡、菲律宾、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60余家品牌企业和16家银行、金融信托公司的关注。
“按照规划,成华区今年将实施‘北改’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200亿以上、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0个以上。”邱长宝还公布了今年“北改”的实施计划:将实现“项目集聚、产业倍增”效应,加快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新兴房地产为支撑,以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都市旅游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昭觉寺片区}
推15块“金土地”变身都市商业游憩区
“昭觉寺片区是‘北改’工程正式启动后,率先启动改造,也是目前进展最快的片区。”成华区北改办主任于伟鹏介绍,该片区商业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未来5年内预计常住人口将达到22万人。该区域将规划为都市文化旅游商贸区、都市商业游憩区和“北改”川陕路文化经济发展轴的重要引擎。预计今年该片区将集聚重点产业化项目90个。近期将启动公共文化展示、主题酒店和五星级酒店等9个产业化项目。
邱长宝透露:该片区将着力打造以文化、旅游、商贸为特色的城北副中心。推出的15个“金土地”投资项目主要以商业住宅为主,有4个位于即将开工建设的海滨公园两侧,有11个位于基本改造完成的2.5环昭觉寺横街两侧,周边有配套幼儿园、农贸市场、医院等公建设施。
{建设路商圈片区}
“千亿总部集群”打造现代化产业区
按照产业实施规划,建设路商圈规划范围19平方公里。涉及建设路、猛追湾、新鸿路、双桥子街道及府青路、桃蹊路、跳蹬河、万年场、保和街道部分区域。预计今年该片区将聚集重点产业化项目200个以上,近期启动的产业化项目15个。
“这个区域,预计‘十二五’期间常住人口将达到40万人。”罗兰介绍说,该功能区主要是依托中石油川庆公司、西南公司以及西南电力设计院、二滩公司等打造猛追湾“千亿总部集群”;依托中国银联移动电子支付示范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大厦打造“环电子科技创新经济圈”;依托SM广场、成都华联等打造建设路-万年场“百亿商圈”,实现建设路商圈由区域级中心向城市级中心的跃升。
{八里庄二仙桥片区}
辐射“内”“外”打造东北城副中心
按照产业实施规划,八里庄二仙桥片区产业规划范围为17平方公里。包括府青路—双建路以东,成渝铁路以南,三环路以西,新成华大道—城南高速以北的区域,规划为成都东北部的城市副中心。
70个重点产业项目启动
“八里庄二仙桥片区也是‘北改’的重点片区,是连接成都外环区域到主城区域的重要空间接点和主城区产业及经济外扩的首层辐射区。”
成华区商务局副局长罗兰预计,今年该片区将聚集重点产业化项目约70个,其中包括中铁物资公司的404亩的提升改造工程项目,规划近期启动实施的商业商贸项目有26个。
“该片区产业布局定位为创意商务区,优势十分突出。”罗兰说:建设北路—蜀龙路与2.5环在这里交汇,地铁7、8号线贯穿该区域,周边分布有3个城市公园,是成华区重点打造的城市副中心。根据规划,原火车东货站已逐步关停,区域内仓储、装卸、配送、货运等低端物流功能逐步外迁,未来3年内整理出的土地将近8000余亩,将打造集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商贸商务、高端居住于一体的高端社区。
商业中心取代老旧市场
“随着新成华大道、2.5环成华段、蜀龙路五期等大批骨干路网建设项目的实施,八里庄二仙桥路至新成华大道(杉板桥段)的“L”型区域将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引爆点。”成华区北改办主任于伟鹏透露。
据了解,今年该片区沿2.5环的中铁二局配件站、八里庄二手市场、新华文轩等改造项目已完成土地整理,即将开工建设,中铁物资成都物流有限公司、西藏珠峰等项目也将在年内完成拆迁……与此同时,今年将重点推进“东郊记忆”二三期、铁塔厂、灯泡厂地块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启动实施,促进文化创意、现代商贸、商务服务、都市旅游业高端集聚。
来源:华西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