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相继落户 去年,中粮(成都)产业园、中材科技、嘉新建材等16个项目已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硅宝科技、新筑轨道交通产业园、日本东丽等19个在建项目力争早日竣工。
今年,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将促进已签约项目如美国JM、韩国SK、奥地利老虎涂料等加快进场开工。选址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中材集团投资30亿元打造西部新材料生产基地,重点进行复合材料、人工晶体、工业陶瓷、玻璃纤维等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目前,中材集团所属中材高新材料公司的石英陶瓷坩埚项目已建成投产。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获悉,中材集团所属中材科技(成都)公司从德国引进的整条钢板拉伸生产线正陆续到港,最快有望今年7月进行国内最尖端的天然气瓶生产。
致力于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津当地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2012年,成都市新材料功能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3.2亿元、实现工业投资41亿元,该功能区已然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新材料产业园区之一。
德国进口生产线最快7月投产
蕴含国内顶尖科技的一批有轨电车将于今年上半年驶离位于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的厂房。今年,该功能区还将在新材料的尖端科技领域迎来又一个历史时刻。
走在位于新津的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目前,该功能区已成为科技部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整个新材料产业规模更是朝着千亿级迈进。
“我们首期天然气瓶装生产线已于去年11月投产。”中材科技(成都)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小姐表示,该生产线规模为年产35万支高压复合材料,主要满足中西部地区需求。据她介绍,该生产线的工艺和其在国内的另外两个产地一致。不过,即将上马的第二条生产线将是全国乃至全亚洲技术最成熟、科技最尖端的工艺生产线,“这条名为钢板冷拉伸的整条生产线将全部从德国进口,制造出的天然气瓶将在工艺上大大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好。”
张小姐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目前已有一批机器先行抵达上海,“近期将运回成都组装,其他机器也在走海运了。”她表示,该生产线最快今年7月投产。
“引项目”变“引产业” 集约发展
据悉,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国内外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并形成“引项目”向“引产业”转变,迅速带动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企业相继落户,新材料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去年,中粮(成都)产业园、中材科技、嘉新建材等16个项目已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硅宝科技、新筑轨道交通产业园、日本东丽等19个在建项目争取早日竣工。今年,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将促进已签约项目如美国JM、韩国SK、奥地利老虎涂料等加快进场开工,还将引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大项目。
2012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功能区 “五横三纵”道路骨架初步形成,配套有220KV变电站、1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厂、6万吨/日工业供水厂和8000平方米特勤消防站等。全年签约引进项目13个,累计签约资金100.25亿元。除中材集团西部新材料基地外,投资50亿元的韩国SK(中国)西部新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的陆续推进,也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