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昨日表示:虽然中国出现了劳动人口减少现象,但四川本来就是劳务输出大省,还能保持更长时间的劳动力供给。这对四川来说是一个优势,应该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在消失,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曾多次呼吁,应警惕我国“未富先老”。
昨日,蔡昉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很大,虽然整体上出现了劳动人口减少现象,但不同地区情况不同。
“四川本来就是劳务输出大省,相对沿海地区来说,还能保持更长时间的劳动力供给。”蔡昉表示,人口红利消失,对四川来说是一个优势,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2012年人口红利现拐点
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是在何时出现的拐点?蔡昉表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出现在2012年。
他表示,判断有无人口红利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劳动年龄人口,一个是将劳动年龄人口作为分母,其他年龄组如年幼、年老者作为分子得到的人口抚养比。
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和人口的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过来就没有人口红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
蔡昉表示,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享受到了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发展。
而现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势必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各地必须做好准备。
此前,蔡昉曾编著了《中国是否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一书,书中观点是,我国已经达到了刘易斯转折点,此前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开始逐渐发生变化。
经济转型中要经历阵痛
从几年前开始,蔡昉就多次发表文章指出,人口红利的消失,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将会呈现“未富先老”的状态,所以必须予以足够的警惕。
人口红利消失后,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长降速。蔡昉认为,失去了人口红利,相应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也要发生变化。“过去我国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今后就要转到依靠技术、生产力提高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
两会期间,广东省长朱小丹说,几年来广东GDP虽然还是全国第一,但是和第二名江苏差距很小。“这是由于我们主动放缓经济增速。”朱小丹说,广东经济转型,肯定要经历阵痛。
蔡昉说,美国也有类似研究,淘汰无效率的“僵尸企业”,有效率的企业能得到更多资源发展壮大,导致整体经济的生产率提高。美国的研究显示,这种“创造性破坏”所带来的生产率进步,约占全部生产率进步的30%-50%。
此外,蔡昉还建议在劳动力投入方面进行挖掘。“中国1.6亿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一般干到40岁左右就离开城市回乡了,如果能给予这部分人城市户口,享受平等的城市公共服务,他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再服务20年,工作到60岁。”
优势 相对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来说,四川还能保持更长时间的劳动力供给,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机遇 四川如果抓住这个机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可能还会保持10年较高的增长速度
四川应抓住人口红利机遇
劳动力供给 四川有优势
华西都市报:人口红利消失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会有多大?
蔡昉:中国很大,目前是在整体上出现了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地区,情况又会有所不同。四川本来就是劳务输出大省,因此相对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来说,四川还能保持更长时间的劳动力供给,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四川应该抓住这个发展机遇。
应抓住机遇 承接产业转移
华西都市报:那么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呢?蔡昉:从这些年的观察可以看到,四川在产业转移和承接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这很好。四川是人力大省,其实也是人力资本大省。成都的高校很多,科技力量也很强,但这并不是说要所有的产业都要发展成高新产业,甚至要赶超沿海地区。在全国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时,四川如果抓住这个机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可能还会保持10年较高的增长速度。
吸引劳动者 发展城镇化
华西都市报:人口红利消失对城镇化有什么影响?
蔡昉:城镇化过程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更强烈一些,工人的工资会上涨得快一些,吸引力也更大一些,因此城市化也就更快一些。但是这时就更加凸显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是吸引劳动者的城镇化,吸引人才的城镇化。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