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2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公众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委评审,评选出了夏科智、方翔、彭小华、蔚红、张灦、黄正江、罗绍华、张世强、唐昌宜等十位“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出了王敏、乐宏等两位“年度经济杰出贡献人物”。
3月20日,泸州市十大经济人物大型访谈在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电视台记者问:泸州是 “中国酒城”,在泸州,酒业占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2%,贡献率达到83.5%。市委书记蒋辅义在讲话中提出,必须要做大做强做优酒业。但是,在经历了去年以来的白酒行业“塑化剂”风波、“禁酒令”限制等危机之后,今年酒业销售该如何调整和转变思路,才能做大做强做优呢?
黄正江(泸州酩鑫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想从这样两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今年白酒行业确实非常困难,但我们应坚定信心。因为,中国白酒,工艺独特,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欢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个,白酒作为大众消费饮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随着欧债危机的消退,经济开始探底回升,白酒行业的景气度仍然较高;加上泸州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造好白酒的优势,我们应坚定做大做强泸州白酒的信心不动摇。
第二个方面,要调整思路,转“危”为“机”。在当前形势下,白酒行业的重新洗牌不可避免,风险与机遇并存。如何调整思路,做大做强呢?就是要坚持视质量和食品安全为企业生命,健全管理体系,苦练内功,固本强基;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质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向中低端市场拓展,生产出价格适中的好的白酒,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好的白酒可以信赖,买得起,喝得起。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做大做强做优。
方翔(泸州老窖天地飘香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应对中国白酒行业2012和2013年的危机,我们提出三点建议:一,用产品创新去满足主流消费人群的需求,比如泸州老窖就推出了“倾情系列”的定制酒,用高端服务满足中档老百姓的需求;第二,用产业模式的创新来提供泸州酒业的生命力,目前纳溪正在建设的酒镇酒庄项目,就是酒类行业的创新模式,以酒文化为主题改变传统酒厂的经营模式,带动了旅游业、生态农业甚至金融业产品的发展;第三,在消费者市场大力提升泸州原产地的品牌形象,抢占世界白酒波尔多的品牌地位,全国原酒70%产自于四川,而其中30%的高端原酒就产自我们泸州,这在行业内是人人皆知的。我们要通过大力的宣传,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消费者都能够认识到泸州市我们中国白酒的原产地。
问:蔚总,恕我冒昧,在我的心目中,在普通人的心目中,高速路管理公司就是收费的,特有钱。您如何看待?
蔚红(四川省川南高等级公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其实这是大家对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的一种误解。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有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除此而外,还有让高速公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治责任,有让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的社会责任。
问:那么我很关心刚才蔚总提到的促进地方经济的责任。川南高速如何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融入到泸州的“跨越翻番”之中?
蔚红:高速公路的建成,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面、快捷。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者,我们就是要为所在地提供一条“畅、洁、绿、美”的道路,使其更好地位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比如说,隆纳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十多年了,为了保持良好的路况,2010年,公司投入了近亿元对全路段的路面进行了大修,以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更好地融入泸州跨越发展之中。
问: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血管,而油就是血液。城市的大发展,离不开石油。中石油如何在这一轮发展之中,为泸州城市建设大输血,提供能源保障?
罗绍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泸州销售分公司总经理)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未来,我们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围绕泸州市交通建设、城市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加油站网络投资力度,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积极向总部争取隆昌至泸州的成品油分输管道建设项目,逐步把泸州建设成为保障泸州、辐射云贵的成品油仓储集散基地,增强成品油市场保障能力;第三,充分发挥中国石油整体优势,在CNG加气站建设、天然气利用、融资贷款、化工产品销售,特别是在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的推广应用等方面,深化与泸州市的合作;第四,进一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在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社会公益等方面多做贡献。
问: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泸州经济要“四年翻番”,激情冲刺两千亿的宏伟目标之中,蒋书记特别提到了农民人均收入,我们在全川排在了第十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农村合作信用社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好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民整体生活水平?
夏科智(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泸州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
农村信用社今年有两项针对性措施:
第一、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在泸州市银行业中比较:客户最多、存款最多、贷款最多,已经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目前江阳、龙马潭等五家县级联社正在筹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预计六月底全部挂牌开业。农村信用社“蝶变”为农村商业银行后,将在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泸州经济四年翻番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强化服务。农村信用社近两年至力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近期将推出工程两大工程。一是“扶微助小”工程,就是在信贷上实行倾斜政策,千方百计满足包括农民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农村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惠农兴村”工程,要提升农民整体生活水平,首先是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金融服务,“惠农兴村”就是有效提升信用社在农村的金融服务能力,把自助机具布设到每个村社,让农民走出家门就可以存款、取款、贷款,像城里一样方便,农户只要有生产、生活资金需求,随时可以在授信额度内取得贷款。
问:在全国两会上,金融界代表委员都在讨论,如何进一步放宽资本准入,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健全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唐总是市人大代表,财经委员会委员。请问您认为泸州目前的小额贷款市场,如何才能最大化的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帮助他们发展壮大,为泸州“四年翻番”的宏伟目标贡献“正能量”?
唐昌宜(龙马兴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目前泸州的小额贷款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要进一步的做大做强,才能更好的为泸州经济发展做贡献。我认为首先是要做大总量,目前泸州要在一千亿的基础上,在四年内争取进入“两千亿俱乐部”,这有着9大发展园区的支撑、近三万家中小微企业作为基础,将有着上千亿的资金需求,这也是我们泸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因此要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小额贷款行业来服务中小微企业;
第二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创新政策,为小贷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小微贷款风险基金,帮助小贷公司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就是要进一步突破融资瓶颈,为小贷公司后续资金来源提供帮助;最后一点就是小贷行业本身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夯实内部管理基础和人才基础,进一步培养和吸纳更优秀的人才加盟我们行业。
问:殷总是泸州能源产业的领军人物。请问殷总,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那场有煤卖不出去的“煤慌”危机中,您心慌吗?您是如何度过这场危机的呢?未来你们将如何突破产能瓶颈,为泸州经济发展贡献能量呢?
殷俊(四川厚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心慌!我们在2011年底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狠抓安全生产,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三是注重市场营销,顺利度过了危机。
我们将通过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经济效益。我们将依托集团现有各公司在云南、贵州、宜宾等煤矿的布点,扩大产能,同时,兼并整合,在2015年前,一定能将产能扩展到500万吨。实现了500万吨,我们的销售收入就会达到3至4个亿,税金也能达到一两个亿。
问:电力保障,那可是泸州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要助推泸州经济的跨越发展,电业可以说是万众瞩目,重任在肩。
张灦(四川省电力公司泸州电业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相关单位、广大百姓对泸州电业局过去工作的认可、认同及肯定。我想从3个方面保障电力供应,一是加强电网规划及项目储备。我们将根据泸州地区发展和电网诊断分析,加强“十二五”电网规划调整及重点工程项目储备,让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经济发展;二是加快坚强电网建设。泸州电业局将在2013年投资电网建设4.25亿,进一步优化泸州电网的主网结构,改善城市配网及农村电网构架;三是深化优质服务。我们将着力开展电力助企服务、驻园服务、故障一次性报修服务、“家政电工”服务、黑楼道整治、社区服务等,真心为民,真诚服务,真情奉献。最后,泸州电业局将继续践行“四个服务”企业宗旨,履行“责任央企”应尽义务,为泸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问:彭会长,你们商会现在又多少会员?您为什么想到要倡议成立服装商会呢? 商会成立一年多来,效果如何呢?
彭小华(泸州市服装商会会长)
有200家左右会员单位,辐射从业人员近万人。
我从1989年摆地摊开始,经历了做服装行业的起起落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泸州服装行业存在小而散,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各自为政,无序竞争,融资比较困难的种种问题。因此就萌生了成立泸州市服装商会的想法。
服装商会成立还不到两年,我们就荣获了四川省优秀行业商会称号。关键是,服装商会让服装经营者们有了自己的组织,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服装商会旗下注册了新公司十多家,共同发展,抱团做大。服装商会还成功和金融机构对接,采取不要抵押,联保联贷的方式,解决了会员发展资金近亿元。我们还准备在适当的时机,成立泸州市服装产业集团公司,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问:请问张总,在加快泸州区域崛起以及城镇化进程中,您如何抢抓机遇,使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张世强(泸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董事长)
谈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我有这样几点思考。首先,质量安全永远是主体。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创精品工程,优质工程。第二,要提高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力量,才能更好地搏击市场,获取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第三,要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懂管理、会经营的团队,并且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问:请问王总,在泸州新一轮的发展之中,如何才能做到充分发挥保险职能作用,竭尽全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王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分公司总经理)
在泸州市新一轮发展冲刺中,把“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作为基本任务,把“为政府分忧、为民众解难”作为主要目标,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三农保险”上取得新突破。切实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以及农房保险等“三农保险”,今年增加“蔬菜保险”,让党和政府“三农保险”的政策阳光普照全市乡村和广大农民。
二是在“助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为全市重点企业、产业、项目提供保险服务。
三是在“保障民生”上取得新突破。全面参与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民生”保险,保障人民高品质的生活。
四是在“维护稳定”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办好交强险、医疗责任险、火灾公众责任险等责任保险,一旦灾害和事故发生,及时按责赔偿到位,协助政府处理善后工作,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
来源:四川在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