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创新药主攻抗肿瘤 预计年销售40亿


时间:2013-03-21





  生物医药是我市主导产业,眼下,作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的成都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涵盖药物发现、药物开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中试生产等全过程的新药研发体系和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研发外包五大产业集群。

  一年前,国内创新药物研发生产翘楚的江苏“恒瑞医药”,与高新区签署“创新药物成都生产基地”投资协议;

  一年后,昨日,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赴蓉,前往高新区“探班”项目建设进度。

  记者了解到,恒瑞医药在高新区建设的“创新药物成都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将在年内建成,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用。与此同时,其在蓉布局的研发中心已投用,眼下已逾百人规模,研发中心再度扩容已在计划之中。

  成都基地

  “主攻”创新药研发生产

  “创新药研发的周期长,很多药物从研发到临床,到投产,都得经历十年以上的时间。而一旦投产,它们的生命周期都在几十年。这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刚在高新区(西区)视察生产基地后的孙飘扬,对项目建设推进颇为赞许,“成都的产业基础与投资环境,让项目推进很顺利。”

  孙飘扬分析,历经十多年的创新药物研发,恒瑞医药眼下正处于创新药从研发到投产的“准收获期”,“即将上市的新药,是我们十多年就开始干的事情,而成都项目的使命不只于此,这个基地,我们从建设之初,就瞄准的是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它更重要的职责,就是前瞻地直奔创新产业前沿,瞄准我们十多年后的事情,‘主攻’更前沿的创新药研发、生产。”

  记者了解到,恒瑞医药“创新药物成都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的项目载体已进入封顶状态,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用。

  新药“发动机”

  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40亿

  据介绍,此次在蓉开建的“创新药物成都生产基地”总投资约5亿元,用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这个被称为“新药发动机”的项目包含中试生产车间、胶囊剂车间、片剂车间、大容量注射液车间等,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按照预期计划,在创新药物研发方向中,抗肿瘤、麻醉类创新药物等领域,都将成为新药“发动机”的主要瞄准方向。

  “生产基地在加速建设,研发中心已投用。”孙飘扬透露,位于成都生命科技园的研发中心,目前已聚集了100余人,除了本地生物医药人才之外,研发中心还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来蓉。眼下,恒瑞医药在上海、连云港也设立有研发中心,而成都研发中心将再度扩容,加大在蓉研发布局。

  新闻链接>>>

  恒瑞医药始创于1970年,2000年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创新药孵化器基地和“中国抗肿瘤药物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牵头单位。2011年恒瑞医药抗肿瘤注射剂伊立替康通过美国和欧盟认证,恒瑞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注射剂获准在欧美上市销售的制药企业。

  2011年3月,恒瑞医药在高新区设立了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创新药物后续研发工作,并于去年在蓉增资,在既有研发基础上,开建最为核心的“创新药物成都生产基地”,瞄准创新药物研发与生产。

来源:成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