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抢跑3D打印产业


时间:2013-04-02





  将于4月出炉的首批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图,勾勒出成都新的产业转型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汽车等传统强势产业之外,2012年的“热词”3D打印产业也名列其中。这个看起来很“高科技”的行业,其实离成都并不遥远。  

  在航空领域,成都已经开始用3D打印技术制造齿轮、飞机起落架以及发动机叶片等零部件;在民用领域,成都的一些医院也已将3D技术打印出的人造牙齿、骨骼用于临床。直接参与3D打印技术路线图制定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强称,发展3D打印技术,最关键的意义在于前瞻性战略布局,作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3D打印技术必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成都必须提前介入。“成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A
  近景接触:
  几乎可以打出任何形状的东西
  3月28日,记者在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CAD研究所内,亲眼目睹了用3D打印机直接“打印”齿轮的全过程。
  在电脑上利用3D软件制作出齿轮的三维模型,将数据命令传输给3D打印机后,激光喷头即刻喷出一根根塑料细丝,形成一层层极薄的齿轮横切面,从齿轮的底部到顶部快速堆积成型,在300摄氏度的高温下粘合成了一个完整的齿轮,整个打印时间为2小时。
  与普通打印机不同,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塑料、砂等不同的“打印材料”,通过读取文件中的横截面信息,用指定的材料将这些截面逐层地打印出来,再将各层截面精确粘合,从而制造出实体。
  尽管2012年才广为人知,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3D打印技术研究就在美国启动。“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几乎可以造出任何形状的物品。”主持这项工作的四川大学教授殷国富介绍,3D打印技术最大的魅力在于便捷。传统制作流程中,他们要把工业设计送到工厂,按参数开模、选材、实验,如有问题,还要返回实验室调整参数,不仅麻烦而且浪费原料。但有了这台3D打印机,足不出户就能生产自己所需的东西,还能节约原料。
  但殷国富也坦言,3D打印技术目前还不具备批量化、规模化的条件,更不可能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钻头、冲压机等设备。由于目前无论是打印机、打印软件还是原材料,全部都依赖进口,成本相当高,“光一斤原材料就要2000元。”成都某医院打印一颗人造牙齿要花掉数千元,而普通的烤瓷牙,只需一两千元。







  B
  远景观察:
  技术应用领域无限扩展
  虽然目前仍受成本限制,但在业界眼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无限拓展。
  川大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的这台3D打印机,是2000年初从美国以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回,起初主要用于学校教学、研发。如今,学校已和宁江机床、远景数控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他们制作钢结构建筑的关键环节零部件。
  涉足这一领域的不仅是川大。成都市科技局高新处负责人透露,在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生物医药领域,成都也有重大突破。除了用3D技术打印出来的人造骨骼和人造牙齿已应用于临床医疗外,对皮肤、肌肉、血管片段等人体组织的“打印”也已经进入研究阶段。该负责人介绍,由于人体器官诸如肺、心脏等,研究中必须考虑其再生性和相容性,相对于牙齿、骨骼等难度较大,“如果生物打印机能够使用病人自身的干细胞,那么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将会减少。”
  此外,借助成飞集团等在航空领域的领先技术应用以及成都新材料产业的雄厚基础,目前成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也已将3D打印技术应用得较为充分,机翼涡轮上的叶片修复等均已采用打印出的产品。
  当前,发展3D打印技术的热度已在全球升温。专家表示,未来市场中,3D打印将朝两端发展:一端是以玩具、人像模型等为主的大众化市场路线,另一端则是以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主的高精尖领域。
  最早走进日常生活的或将是3D照相馆。一台售价一万余元的桌面式小型3D打印机,能即刻打印出立体的人像,而一张三维“照片”只需100-200元。
  C
  全景解读:
  成都3D打印布局迈入实质阶段
  尽管目前实现产业规模化尚有难度,但成都仍将3D打印产业列入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首批名单,显露出这座城市“抢跑”全球新兴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勃勃雄心。
  从产业链角度看,3D打印技术包括用于扫描和建立模型软件,用于打印的原材料(如树脂、陶瓷、钛合金、钢等),打印设备以及服务市场四大主要环节。而软件设计、新材料研发和市场应用,正是成都的优势所在。
  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调查,成都高新机械工程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等,在数据分层软件、成型软件等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成果;四川大学和西南交大则在3D打印应用技术方面有实践经验,新材料产业则正是成都的优势主导产业。“材料在3D打印技术产业链条中恰恰是最关键的环节。”王强称,尽管3D打印技术实现产业化仍需时日,但成都已经具备了“抢跑”的产业基础,在材料和航空航天领域都有较大的突破空间。
  据悉,今年1月底,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已与成都双流县达成意向,拟共同出资5亿在双流建设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向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电子、汽车、机械设备等企业推广3D打印技术。同时,四川大学也正积极与一家本土企业合作,准备利用3D技术研发打印水陆两用汽车。
  而随着成都首批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图及相关产业研究报告的出路,成都无疑将刮起一股更为迅猛的3D打印产业布局热潮。
  链接
  在国内,北京已建立“中国工业设计技术服务联盟”,整合了国内外39家从事打印技术的机构,培育设备供应企业。其中一家企业已推出万元级3D打印机,2012年产品销量达3000台。
  在陕西,已成立了三维打印产业联盟,其发展重点为低价位3D打印设备及医疗3D技术,并面向航天、超高飞行器方面作陶瓷材料的超前研发。
  在南京,正在规划以企业为基础平台,聚集江苏省内的高校资源,筹建省级“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3D打印技术研究院”、“3D打印服务体验中心”等。



















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