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全球论坛本周即将启幕,这是一场全球经济的引领者们——世界500强企业家的“盛宴”。6月6日到8日,他们将相聚在四川成都,探讨世界与中国经济的新未来。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四川省商务厅获悉,截至今年5月底,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51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91家,直接投资规模超过百亿美元。过半的世界500强为何都选择四川?世界500强又为四川和西部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四川本土企业应该如何借鉴学习世界500强的经验?5月3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畅谈世界500强企业在四川发展的新未来。
投资·热 落户四川 500强企业达成共识
华西都市报: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谢开华: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实际投资占比较高,直接投资破百亿美元,且主要来自欧美,集中在美日法德等国。截至今年一季度,直接投资的81家境外世界500强在川设立172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四川一汽丰田、英特尔成都公司、鸿富锦精密电子、四川现代汽车等4家企业投资总额均超过5亿美元。目前除川西北少数地区外,全省次级城市基本实现境外世界500强全覆盖。
华西都市报:过半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在川落户,传递出怎样一种信号?
谢开华:他们到四川来,首先是市场的吸引力,四川辐射西部,包括西南和西北市场;第二是四川资源比较丰富,矿产、水电、农业、页岩气等;三是成本驱动,西部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充裕;还有就是四川比较着重环境改善,近年来四川不断优化政务环境、人居环境等,外国人大都喜欢这个地方。
来川的世界500强超过一半,说明了四川已成外国投资西部的首选地,而且成为产业转移最大窗口。到四川投资,已经形成了共识。
视野·阔 与“狼”共舞 本土企业走向世界
华西都市报: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谢开华:500强的到来,首先促进四川产业结构调整。丰田汽车、神户钢铁等投资的制造业大项目,提升了四川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水平;英特尔、戴尔等落户,形成四川电脑、芯片封装测试、显示器等全领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伊藤洋华堂、沃尔玛、家乐福等开设店铺,为零售企业经营提供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花旗、汇丰、摩根大通等来川开设分支机构,助力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此外,500强企业落户促进就业培养人才,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华西都市报:500强企业走进来,对本土企业来有哪些好处?
谢开华:在我们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让世界500强进来,是压力,也是动力。狼来了,要与狼共舞。如果没有家乐福、沃尔玛这些商业企业,成都的商业不可能如此发达。所以发展现代经济,必须开放、引进,当然也要注意消化再吸收、再创新,增强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请500强企业走进来,也促使本土企业产生“走出去”意识,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扩大本土企业视野,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第二,推动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做贸易、投资,赚了钱还可以收购别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让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去摔打,才能逐步成长为跨国经营的公司,成为行业龙头。
四川要出现自己的第一个世界500强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经济要发展,不培养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不行,没有一批有世界经济眼光的企业家不行。
未来·强 500强未来在四川发展壮大
华西都市报:财富全球论坛在蓉举办,会不会促使更多的世界500强来川落户?
谢开华:百闻不如一见。财富论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将鼓励已直接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在川寻求上下游项目,扩大合作范围,增加新投资项目;积极吸引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对现有运营项目增资扩股,争取把高端技术、高附加值的研发、制造基地和营销环节整合来川;有意识引导尚未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分支机构参与四川投资推介活动。
充分运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等活动,提升四川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的放矢地派小分队赴美国、欧盟、韩国等目标国家目标企业开展专项投资促进。力争新引进一批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华西都市报:作为商务主管部门,未来在引进500强企业方面有什么规划?
谢开华:下一步,四川省商务厅将帮助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发展壮大,全力推动已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分支机构升级。
将围绕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围绕延伸产业链和整合全球产能布局,重点争取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及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境外世界500强来川。
未来,将鼓励已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将区域总部、财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运营和销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转移至四川,充分发挥引领带动综合效用。
语录
来川的世界500强超过一半,说明了四川已成外国投资西部的首选地,而且成为产业转移最大窗口。
在我们本身企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让世界500强进来,是压力,也是动力。狼来了,要与狼共舞。
四川要出现自己的第一个世界500强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