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瓶颈制约生物医药发展:成都可尝试率先破题


时间:2013-06-28





“2013中国(成都)医药产业发展峰会暨医药健康博览会”在成都召开,多位国内知名医药企业负责人及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关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热点话题。

  其中,“产业发展面临掣肘”引发在座业内人士共鸣。如何突破?专家不仅开出“药方”,还提出建议:成都有条件尝试率先破题。

  缺乏创新 生物医药产业危机四伏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处在战略转型升级期,企业在拥有机会的同时,也遇到了成长极限的瓶颈,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惑。”中华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直言,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创新不足、人才缺乏、低水平重复、部分政策制约等掣肘因素。

  其中,创新不足,被到会企业家和专家们公认为“目前生物医药发展最大的瓶颈”。据悉,目前中国生产的药物,有97%是仿制药,附加值有限,全球通用的两千多个大处方药,没有一个出自中国原创。

  辉瑞投资中国区总裁吴晓滨说,80%的新药都是出自美国,创新已经成为中、美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最大的差距,“创新严重不足,中国医药产业已经到了一个很危机的时候了。”

  谈及造成创新不足的原因,企业家们认为,除了人才缺乏外,现行的医药招标采购政策也是影响之一,“‘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政策,将会严重打击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

  修涞贵认为:“‘最低价招标’让企业失去创新的积极性,限制了企业竞争。”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福能也提出:“最低价招标”会让企业为了追求低价选用廉价的原材料,这样会有损医药产业的发展。

  合纵连横

  整合优势资源才有出路

  如何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瓶颈?修涞贵认为,这次峰会的主题其实已经诠释得非常清楚了——“联合·突破·医药行业创新起航”。

  “药企联合发展太重要了。”曾在多家跨国药企任职的吴晓滨说,国外即使是世界级的药企,哪怕自己有完整的产业链,也会和其他企业、科研机构有很多联动,而国内药企很少互动,喜欢单打独斗,“这样参与国际竞争会很费力。”

  与会企业家及专家们认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环境,非常适合“联合突破”,可以率先尝试破题。

  成都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也是中西部最大的药品集散中心和医药贸易中心。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4亿元,产业规模和总量均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药企集中度高,也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仅双流县就聚集了德国拜耳、恩威制药、太极制药、修正制药、蜀阳药业、康弘制药等20余家知名医药企业,成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投资潜力、最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样至少从地理位置上就能拉近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国家“千人计划”医药行业专家姜和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企业短期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合作入手,加快创新力度;而区域间的大小企业及科研院所多加强沟通互动,实现资源整合互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浪费;采取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