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是成都现代农业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记者昨(29)日获悉,为加快现代渔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2017年,我市渔业发展要实现“两增加两翻番”。市财政设立了现代渔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现代渔业加快发展。
●发展目标
水产品总产量、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增长30%左右
渔业经济总产值、农民人均从渔业获得收入翻一番
《意见》明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城市安全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经营机制,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产品优质、渔民增收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到2017年,要实现“两增加两翻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完整、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两增加”:一是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要从2012年的9.02万吨达到12万吨,增长33%;二是全市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从2012年的14公斤增加到18公斤,增长29%。
“两翻番”:一是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翻一番,由2012年的41.82亿元增长到84亿元;二是农民人均从渔业获得收入翻一番,由2012年的916元增加到1840元。
●产业布局
养殖业加工业水产流通休闲渔业齐头并进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意见》对养殖业、加工业、水产流通和休闲渔业的产业布局均进行了明确,全市将形成渔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
养殖业:将逐步形成龙门山冷水鱼产业带、龙泉山生态养殖观光产业带、平坝灌区名优水产养殖产业区“两带一区”的产业布局。
加工业:将依托特色养殖基地就地就近发展特色水产加工,鼓励水产加工企业进入规划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水产流通:将以龙泉驿区和双流县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形成辐射全市的“双中心多辐射”的水产流通网络布局。
同时,依托养殖业“两带一区”布局和当地产业规划,发展集养殖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
●政策扶持
渔业发展用地享受补助政策
科技研发可获一次性补助
《意见》明确了非常具体的扶持政策。
在用地方面,渔业发展用地可按照农业产业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进行管理。符合规划和相关条件的水产品加工项目,按照《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业项目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价格补助的实施意见(试行)》享受相关补助政策。
在科技研发方面,对建立符合条件的联合实验室的渔业龙头企业,市科技局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补助;对承担市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渔业龙头企业,市科技局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补助。渔业龙头企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工业企业在推进技术改造方面的扶持政策。
在融资方面,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水产品收购的贷款支持力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利率和偿还方式。
●财政支持
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发展现代渔业都有补助
市财政还设立了现代渔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现代渔业加快发展。
支持开展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新建标准化池塘100亩水面以上,给予4000元/亩的一次性补助;新建全流水鱼池2000平方米以上,给予40元/平方米的一次性补助;按照标准化鱼塘的要求对鱼池进行改造,规模达到100亩以上,给予3000元/亩的一次性补助。
支持发展规模化稻田养鱼,连片实施稻田养鱼100亩以上,按200元/亩补助,并从第二年开始连续三年给予100元/亩的基础设施维护费补助。
支持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建苗种繁育车间200平方米以上,给予400元/平方米的一次性补助,其余设施按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标准补助。
支持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发展。新建、改建、扩建水产品加工厂或生产线,投资规模(不含土地费用)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按其投资总额的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在我市发展休闲观光渔业,投资规模(不含土地费用)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市财政按其投资总额的5%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支持企业(专合组织)提升现代化水平。渔业企业(专合组织)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装备化、自动化要求,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同时,专项资金还支持水产科研、技术推广、检疫检验体系建设、渔业人才培训、渔业增殖放流、水产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等公益性水产项目。
来源: 成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