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记者一行来到内蒙古草原深处斯琴朝克图的家。这几天,他们一家三口除了拜年,就是忙着接冬羔。
斯琴朝克图告诉记者,这些羔羊将在今年9月育肥出栏,再卖掉一些成年羊,就能完成今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减畜任务。“别看我养的羊少了,但是国家政策好,草场生态恢复了,收入也没受影响。”他说。
201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启动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斯琴朝克图生活的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图门嘎查,就在“补奖机制”政策的禁牧范围内。
斯琴朝克图一家承包了1.9万亩草场,去年养羊近300只。按照“补奖机制”政策规定和有关部门测算出的实际禁牧面积,他去年11月拿到3.7万元的“补奖资金”,并需在3年内将羊的存栏量减少到190只。
当被问及减畜是否会导致减收时,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羊的市场价700元计算,原来养300只羊,每年出栏150只,每年毛收入是10.5万元;将存栏量减到190只,每年出栏95只,羊的毛收入为66500元,再加上3.7万元“补奖资金”,每年毛收入为10.35万元。减去成本支出,实施“补奖机制”政策后的年纯收入与减畜前差不多。
“草原是我们牧民的根,必须保护好。而‘补奖机制’就是国家拿钱保护草原,还尽量不减少我们的收入,我们坚决支持。”斯琴朝克图说,除了受益于“草原新政”外,近年来,政府实施的免费危旧房改造、风光互补发电设施补贴、孩子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牧政策,让他家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尽管室外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但斯琴朝克图的家中依然温暖如春,明媚的阳光透过塑钢窗户照射到客厅的茶几和沙发上,热腾腾的奶茶散发着阵阵浓香。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曾住在土坯房里的斯琴朝克图想都不敢想。
“这几年,我们牧民确实得到了很多实惠,但我也不想只等着政府给钱。以后养的羊少了,我还能抽空学一门手艺,出去干点儿其他事情。”他说。
据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农牧业局介绍,2011年,苏尼特右旗3351万亩草原全部列入“补奖机制”政策范围,涉及6000余户牧民。这些牧民通过“一卡通”银行卡,领到禁牧资金8000余万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以及牧区生产资料补贴280余万元。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