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的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又创造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开幕式上的“马踏祥云”造型以46.5米的高度、100米的宽度,成为世界最大的骏马造型。这是该大会创造的第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两年前举行的首届大会上,万人人体多米诺和千人拔河比赛连创纪录,流传千年的传统盛会那达慕一次次令世界惊叹。
“与吉尼斯纪录结合,使那达慕增添了新的活力,赢得了很高的美誉度,标志着那达慕从草原走向世界舞台。”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副局长王聿慧说。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译为“娱乐、游戏”,还可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最早记载的“那达慕”活动始于公元1225年,元、明两代,射箭、赛马和博克比赛结合一起,从此形成男子三项“那达慕”大会比赛的固定形式。
参加那达慕大会中国式摔跤比赛的选手根普乐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每年都要举办上百场大大小小的那达慕大会,很多嘎查的牧民会轮流主办那达慕,远近嘎查的牧民只要听说了都可以过来参加。
但是,像其他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一样,城镇化的高速进程给它们带来最大难题,这些源起于草原、山林、竹寨的非遗项目,原有的群众基础、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民间的自然传承遭遇巨大挑战。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46岁的进城牧民其其格说,自己在牧区有3000多亩草场,但很少回去。许多牧民离开草原进了城,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工作,嘎查的那达慕即使举办也没有人参加了。
2006年,那达慕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一遗产的主要传承地,内蒙古付出了许多努力。从2005年起,内蒙古把每年9月6日定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省级政府名义设立的文化遗产日。2009年,内蒙古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那达慕与其他一批承载草原文化的民族精粹受到精心保护,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不断挖掘其内涵并且开始大力推广。
“与草原文化中包容、开放和崇尚天然的精神内涵相符,内蒙古在那达慕的保护与传承中,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道路。”内蒙古著名学者郝诚之说。
其其格很快就发现,那达慕已不再仅仅是嘎查里几户牧民在草场上举行的庆祝活动,那达慕大会已成为自治区、各盟市官方举办的最隆重的文化节庆活动,有了相对固定的举办时间、活动经费和组织机构,流传了近800年的“男儿三艺”以及祭敖包等民俗活动都被保留下来。
一个奇特的现象是,现在谁也不知道内蒙古一年会举办多少场那达慕大会,因为从官方到民间,那达慕大会都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文化品牌和吸引人的名片。通过创新传统,那达慕活动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商贸、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型盛会。
一些统计显示,自2001年以来,内蒙古的那达慕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7000万人次,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60多亿元,经贸洽谈会达成投资协议4000多亿元。
2010年举办的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将这一传统盛会推上了新的高度,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那达慕第一次站上了世界舞台,今年更有44个境外代表团参加,参与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参加本届那达慕木球比赛的印度选手卡什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对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那达慕,他很感兴趣:“把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是每个民族的希望,把传统和现代融合起来,有助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种文化。”
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执委会负责人曾涵说:“那达慕大会不断融入新的国际流行元素,选美、乐活营、徒步穿越沙漠、户外越野挑战等,还举办书法、绘画、汽车展示等等,那达慕大会由传统盛会向融现代体育竞技、文化交融、经贸洽谈、对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大型节庆活动迈进。”
“那达慕式”的开发与保护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提供了借鉴。曾经造访内蒙古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晓山表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做到可持续发展,一条可行之路就是进行生产性、开发性保护,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使这一工作获得更坚实的基础。
现在,其其格不仅可以亲身参加政府主办的活动丰富的那达慕大会,也可以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开闭幕式盛况,她还可以永久享受为那达慕而修建的全民健身中心等场馆。
“我相信,那达慕会不断举办下去,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她说。
来源: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