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板夹泥”住进保障房 内蒙古数万居民迁新居


时间:2013-01-06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伊尔施镇。这个大兴安岭脚下被冰雪覆盖的小镇,犹如一个童话世界。走进天元小区,随便敲开一户人家,室外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与保障房内的温暖如春形成鲜明对比。“再不用住板夹泥的房子了,再也不用为过冬取暖发愁。”家住天元小区的徐贵军的“梦想”随着大兴安岭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都实现了。

今年50岁的徐贵军是阿尔山林业局桑都尔林场的护林员,一家三口在林区的板夹泥房一住就是20年。“你可不知道那板夹泥房,四处漏风不说,做饭、取暖都得自己烧煤。”

  徐贵军说的“板夹泥”房是林区的“特色”。阿尔山市伊尔施镇地处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曾经是重要的木材产区之一,当地林业职工就地取材,用木材和胶泥盖起“板夹泥”房子。但这样的房子不保暖,还存在火灾隐患。

  2009年起,阿尔山市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仅在徐贵军住的天元小区,就有1100多户林区职工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好政策。

  “如果不是棚户区改造工程,像我们林业职工,想住楼房是做梦。”徐贵军说:“林区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屋里打盆水,没一会就结冰。遇到下雨下雪,屋外的泥泞路没法走。”

  徐贵军的话一点都不夸张。曾几何时,提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自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林区一直坚持边生产、边建设,先生产、后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严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雨水倒灌,冬天四壁白霜”成为林区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

  徐贵军算了一笔账:他一套72平方米的楼房只花6.6万元,如果按市场价计算,这套房子至少要15万元。“我和爱人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3000元,想住上这15万的楼房,那不是做梦吗?”徐贵军说,如今住上楼房,用水、用电、取暖很方便,比买煤和烧柴都划算!

  距离阿尔山以北300多公里的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2000多户低保户同样享受着保障性住房带来的阵阵暖意。

  对家住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的赵洪兴来说,2012是个“幸福年”。

  今年52岁的赵洪兴患有小儿麻痹,严重萎缩的双腿让他无法行走。2012年,他搭上保障房的幸福列车,社区考虑到他行动不便,特意安排一楼的房子给他。

  还没等记者开口,赵洪兴就打开话匣子,说起保障房的好处。

  赵洪兴告诉记者,他以前都是租住别人家的凉房或车棚,也就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根本称不上是家。“我活了50多岁,头一次住上这带暖气的房子,还有天然气、电磁炉,用起来别提多方便。”

  在赵洪兴所在地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第二街道办事处,4120户10944人中,607人是残疾人。办事处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将残疾和年纪大的低保人群安排在较低的楼层。出于人性化考虑,装修时在门槛处安装了缓坡装置,方便轮椅进出,并在必要位置安装了扶手和栏杆。

  “今年流行问‘你幸福吗?’,我最大的‘幸福’就是住上这房子!”阳光透过窗子照在赵洪兴脸上,他笑成一朵花。赵洪兴说,社区正在建一个康复中心,以后会有专门的志愿者定期带他们去做康复治疗,日子越来越幸福。

  徐贵军和赵洪兴两家生活的变化,是内蒙古众多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百姓的缩影。据了解,2012年,内蒙古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9.1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1.3万套,基本建成13.8万套,数万户居民喜迁新居。


来源: 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