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8337”发展思路,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也是对内蒙古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的再思考、再动员、再部署。当前,赤峰市正处于农牧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加速转变的关键阶段,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们确立了“45421”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等工作重点,初步建立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由2008年的17.9:47.9:34.2调整为去年的15:56:29,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3%。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
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农业方面,赤峰市确定了“十二五”设施农业达到百万亩的发展目标,2012年总面积已达到81万亩,设施农业面积占自治区的一半以上。“十二五”以来启动了以高效集约节水为核心的农牧业“1571”工程,粮食总产实现了“两连增”,2012年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是全国27个产粮超百亿斤地区之一。特别是大力推进了玉米膜下滴灌工程,滴灌保有面积达到203万亩,节水灌溉走在自治区前列。畜牧业方面,通过不断加强草、畜、圈、机、防等配套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减羊增牛”发展战略等措施,畜牧业实现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发展的根本转变。2012年家畜存栏达到1856万头只,连续多年居自治区首位。
二是着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狠抓粮、肉、菜、乳等方面的产业化经营,培育出塞飞亚、健元鹿业、蒙都肉羊等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了“生猪繁育—养殖—屠宰—熟食加工”、“甜菜种植—加工”、“马铃薯育种—种植—淀粉加工”、“蔬菜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主的四大产业链。
三是加大草业开发力度。围绕“农牧交错、以牧为主、种养结合、立草为业”的发展思路,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发展节水苜蓿43.6万亩。阿鲁科尔沁旗每年集中连片建设节水紫花苜蓿20万亩,牧民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预计“十二五”末全市将建成节水紫花苜蓿基地200万亩,实现草业产值40亿元。
四是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我们始终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效统一”,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促进生态建设与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农牧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经多年培育,赤峰初步形成了林草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沙漠生态旅游、林木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探索了林药、林菜等多种经营模式,启动实施了1500万亩樟子松基地和100万亩高效节水经济林工程,切实拓宽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
以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加强园区建设。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机械制造、服装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专业特色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集群效应。12个工业园区建成面积101.2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5.49亿
元。现入驻企业494户,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0.6亿元。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47.32%;实现销售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46.33%。全市共有自治区级园区6个,自治区循环园区5个,有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
二是发展产业集群。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国家重要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新型化工基地,取得了积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32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超百亿元园区3家。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中下游加快发展,建设了铜、铅锌、食品等一批深加工项目,既延伸了产业链条,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装备制造和新型化工产业迅速成长,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48万千瓦,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总投资257亿元的大唐煤制气项目一期工程试车成功,将从今年开始向北京输送天然气。
三是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加快推进农畜产品加工、旅游、物流、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发展。2012年农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88户,工业增加值增速1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8.1%,全行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89.3亿元;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产业分别增长88%和49%。
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风电、清洁能源煤制气、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以赤峰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建设的医药产业园,逐步形成了集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药和中蒙药生产相互衔接、协作配套的医药产业基地。
以做大总量和提升层次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商业。根据赤峰市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目标,重点推进中心城市商圈及旗县大型商贸中心建设,健全多层次商贸网络。近年来,服务业投资规模保持在百亿元以上,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80个,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35个,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54个。传统服务业加速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万达、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知名商业品牌入驻。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区位优势,以构筑北连俄蒙、东达沈大、南接京津的大物流格局为目标,加快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建设,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重点打造以红山、松山、喀旗和美物流园区为主的赤峰物流核心区,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目前全市有物流园区11个,累计完成投资210.4亿元,入驻企业和商户3000家。红山物流园区成为辐射蒙东冀北辽西地区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是国家首批、自治区首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2年交易额达200亿元。
三是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充分发挥赤峰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打造草原文化旅游基地的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培育精品项目,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提高赤峰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引进美林集团、三特集团、大唐首邑集团等大企业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投资发展,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和景区。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12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增长12.4%,实现旅游收入110亿元,增长25%。巴林石产业已形成集开采、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群,销售流通量达50多亿元。力王工艺美术公司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投资60亿元的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投资100亿元的喀喇沁草原文化城、克什克腾文化旅游示范区、中国印城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
四是培育做大现代金融业。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当前,东部盟市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持。加快金融机构的引进步伐,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企业,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132家,2012年存贷款余额达到1159亿元和712亿元,分别增长11.7%和25.9%。
以培育优势特色经济为重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保障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制约和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继续加大城乡电力、通信、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
二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发展与地区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密切相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等,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如克什克腾旗利用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使克旗旅游远近闻名。2012年克旗接待国内外游客2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5亿元。
三是大力推动县域工业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当前赤峰市各旗县区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农林牧及矿产品的初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把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努力壮大工业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思路,引导相关产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
四是加强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的着眼点是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功能、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融为一体,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其目的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同繁荣富裕。加强城镇区域规划,打破地域限制,在土地、产业、村庄、人口等分布上优化调整布局,集约集聚发展,使县城和中心镇真正成为对外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对内具有辐射力、带动力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心,引导更多农牧民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集中。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满达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