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8337”典型报道】大漠深处产业兴 梭梭苁蓉富百姓


时间:2013-05-06





这几日,记者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看到,近百名农牧民在漫漫黄沙中挖坑培土、浇水灌溉,忙得不亦乐乎。

  正在现场指导的技术人员介绍,今年阿盟提出新建梭梭肉苁蓉基地10万亩,种植沙地葡萄2万亩、文冠果2.3万亩,并在蓖麻试种和疯草开发利用研究上力求新进展。

  这里,就是巴丹吉林沙漠14万亩梭梭林发展肉苁蓉繁育项目的种植基地。近年来,阿盟在生态建设中大胆开发、利用沙漠资源,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积极培育发展以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文冠果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沙漠治理、经济效益等多赢的局面。2012年,该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420元,同比增长15%。

  阿盟是全区乃至全国的沙漠、荒漠主要分布区,境内有丰富的沙生植物梭梭、麻黄、柠条、锁阳、甘草和苦豆等。为鼓励农牧民积极发展沙草产业,该盟对自主投资栽植梭梭林成活率达到80%以上的农牧民,每亩给予90元补贴,还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沙产业片负责制,先后在阿左旗巴彦浩特、吉兰泰、乌力吉等9个苏木镇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阿右旗还建成了300万亩野生锁阳、150万亩野生苁蓉和10万亩野生甘草基地。

  该盟与中科院合作开展沙生资源植物产业研发,启动建设了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与上海绿地集团、维维集团等35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引资达671亿元。截至目前,全盟累计完成人工种植梭梭林80余万亩,人工嫁接肉苁蓉25万亩,沙地葡萄、蓖麻、文冠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万亩、3530亩和1900亩。阿拉善肉苁蓉和阿拉善锁阳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肉苁蓉和锁阳的年产量分别达到500吨和1500吨,其中苁蓉产量占全国市场拥有量的90%以上。

  阿右旗曼德拉苏木雅日呼都格嘎查党支部书记侍明斌告诉记者,他家去年嫁接肉苁蓉400多亩,收入12万元。嘎查农牧民累计栽种梭梭6万亩,接种肉苁蓉7000多亩,人均增收2000余元。今年,嘎查还要扶持118户农牧民大规模种植苁蓉,让他们通过发展沙产业提高收入。

  近年来,该盟通过实施“沙地绿起来、企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的沙产业发展战略,先后培育和引进了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内蒙古金沙苑生态工程公司、巴丹吉林沙产业公司等数十家生产企业,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68%,产品销往北京、西安、银川、兰州等大中城市,还远销俄、韩、美等国家和地区。

  阿拉善宏魁苁蓉集团从2008年成立后,相继开发出了以苁蓉酒、苁蓉胶囊、苁蓉片、苁蓉养生液为主打产品的系列保健用品,形成了年产1000吨的肉苁蓉酒、500吨苁蓉养生液、3000万粒胶囊剂、1亿片片剂和1000吨营养白酒等系列产品生产线。

  内蒙古金沙苑生态工程公司坚持把“葡萄绿”染向沙漠,已建成了年产3万吨葡萄酒生产线,生产的赤霞珠、美乐等产品畅销区内外市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自治区发展定位的重要内容。我们公司一定要抓住这大好的发展机遇,在近2万亩的基础上再扩展1万亩葡萄种植。葡萄酒厂正常运营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税收16.5亿元、利润4.5亿元,通过企业发展带动更多的农牧民致富。”总经理安恩达兴奋地说。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阿盟直接和间接从事沙草产业发展的农牧民达到1万多人,人均年收入3到5万元,部分农牧户达到了10到30万元。

  “在沙草产业发展上,阿盟今后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沙漠资源,继续把沙生植物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来抓,使沙草产业成为阳光产业、绿色产业、黄金产业。”阿拉善盟委书记云喜顺说。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