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果丰硕的蒙港经贸活动周上,乌兰察布市再次成为大赢家:签约合同金额46亿元,占大会签约合同总金额的一半强。这是该市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重新定位后,坚持引进大项目,做大经济总量,弯道超车再提速显示出的强大动力。打破常规,曾经的“劣势”冷凉气候,如今变成种植业、畜牧业的独特优势。据统计,今年该市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000万亩,目前已播种450万亩。
为继续打造好“中国薯都”,该市充分发挥马铃薯资源、技术优势,先后在5个旗县建起5个规模达千亩的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并筹建马铃薯种薯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建设了20万亩马铃薯精品种植示范区,新增马铃薯仓储能力30万吨。
目前,乌兰察布牌的天然绿色冷凉蔬菜在全国市场上正渐成气候。今年,该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保护地蔬菜和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共新增保护地蔬菜4万亩、冷凉蔬菜20万亩,总面积分别达到18万亩和60万亩。同时,坚持禁牧与舍饲两手抓,大力调整畜种结构,继续扩大优势畜种养殖规模:在牧区和丘陵山区以饲养杜蒙肉羊为主,滩川区以发展猪、鸡和奶牛为主;新建、改扩建千只肉羊养殖园区和百头奶牛园区各30个,年内新增杜蒙肉羊和杂交羔羊15万只。落实规模化养猪场117个,已开工70个;落实肉鸡养殖园83个,已开工32个。同时,重点实施集宁双汇肉鸡加工、绿苑科创胡萝卜加工等10个产业化项目,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
优越的区位。
启动存量保增长,扩充增量促转型。目前,该市工业项目复工率、开工率均居自治区各盟市前列。重化工是该市的重点行业。近年来,由于电石、铁合金市场低迷、经营亏损,造成一些企业停产和地区用电负荷不稳定。为此,该市采取旗县区主要领导包扶企业、加大电价补贴力度等多种措施,积极扶持矿热炉正常运行。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383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18.1亿元,同比增长13.29%。在增量方面,引进落实一批重大项目,永和、拓福、三爱富等氟化工项目顺利推进;瑞盛石墨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4.98亿元,目前已有5个产品投入生产。据统计,今年列入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的10项工程截至5月底都已开复工;完成投资21.14亿元,占自治区计划投资的46.6%。
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物流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1至4月,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集宁现代物流园两大园区完成投资2.65亿元,园区各大新建、续建项目全面开复工;煤炭交易规模增加,前4个月重点煤炭物流园区累计运销煤炭332万吨;马铃薯交易与北京高校联合采购中心达成供货合作协议;集宁国际皮革城二期工程、察右后旗皮革鞣制加工基地正在加紧建设;编制完善了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规划实施方案,并与太原市旅游开发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协议。
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使该市引进的大项目、大企业逐年增加。据统计,截至4月底,该市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项,累计到位资金42亿元。今年,该市共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同比增长23%;前4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88.5亿元,同比增长60%。
以“8887”发展思路统揽全局 推动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发展新轨道
乌兰察布市委书记王学丰 乌兰察布市委副书记、市长陶淑菊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集中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贯彻了中央对内蒙古的新希望,回应了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是十八大精神在内蒙古的新实践。立足乌兰察布市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市委、政府提出,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要继续坚持以“构筑3个基地、打造3个中心”为统领,致力于建设内蒙古“5个基地”的核心区,“2个屏障”的示范区,“沿边经济带”的创新区,现代物流、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氟化工、电石化工、石墨化工的领先区,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与自治区同频共振,努力与自治区一道率先在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前列。
集宁城市俯瞰
壮大主导产业 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自治区确立的“5个基地”,在我市不仅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而且与我们“十一五”以来持续推进的“3个基地、3个中心”建设高度契合。在全区加快“5个基地”建设新热潮中,乌兰察布要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抓投入、上项目、兴产业,力争经过“十二五”后3年努力,建成内蒙古“5个基地”的核心区。一是坚持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三路并进,高水平发展火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到“十二五”末,电力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火电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建成自治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核心成员。二是汇集市内、周边地区和蒙古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快实施煤化工深加工项目,建成自治区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重要支点。三是加快建设丰镇、化德等几个百万吨特种钢项目,构建电力---铁合金---特种钢---深加工产品产业链。大力开发有色金属高端产品,建设一批铜、钼冶炼及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扩大风机产能,积极发展新材料、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建成自治区有色金属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四是着力推进化工产业的延伸升级,建设一批深加工、
长链条、高附加值的化工项目,打造萤石---氟化工---高端产品、电力---电石---PVA、石墨碳素---电池、硅石---硅化工等产业链,推进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建成全区乃至全国氟化工、电石化工、石墨化工和硅化工产业的领先区。五是抓住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加速转移的机遇,强化项目储备,大力招商引资,建设共管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吸引发达地区产业整建制转移,建成全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六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薯都”和“中国冷凉蔬菜之都”,保持全国10大奶牛强市地位,建设生猪、肉鸡大市,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建成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领头羊”。七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区档次,深化旅游区域合作,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产品和线路,打
响“吉祥草原、清凉山水、避暑天堂”特色品牌,打造京津冀晋蒙省际旅游中心,建成自治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重要组成。八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这是我市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我们要进一步壮大煤炭、马铃薯和皮件3个交易中心,到“十二五”期末,使物流业营业收入突破1600亿元,建成自治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
大力实施“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一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型城镇。坚持产城互动、人城融合,水电路讯先行,扩张园区和城镇规模,到“十二五”末,把中心城区建成80平方公里、60万人口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以非公经济为主体,以城镇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施“金蓝领”培训计划,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做大城镇规模与产业发展同步,为农村牧区三分之一的劳动力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坚持“收缩转移、集约发展”,结合扶贫攻坚、生态移民等,使农村牧区三分之一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群众向新农村新牧区收缩,通过发展现代农牧业增收致富。三是深入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以迎接民政部、住建部在我市召开的全国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现场会和全国农村住房保障现场会为契机,坚持“项目围绕幸福院集中、资金围绕幸福院整合”,举多方之力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建设8万户以上,使农村牧区三分之一丧失劳动能力的老龄人口向互助幸福院集中,让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四是建设坚强屏障。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双拥模范城创建水平,创新社会管理,坚决维护稳定,使我市成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建设的示范区。
推进改革开放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我们要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通过请进来培训、走出去学习、实践中提高,真正把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到落实“8337”发展思路上来。二是不断深化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改革创新,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创新实绩考核机制,采取部门集体观摩、现场考评、综合排名的方式,对产业、项目、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形成了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三是加快口岸、海关,尤其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物流园区保税区和内陆港建设,把集宁和兴和率先建成通疆达海的内陆港,建设面向俄蒙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能源资源进口加工贸易基地,把我市建成自治区沿边经济带的创新区。
像爱护孩子一样呵护绿色
坚持不懈的努力,前所未有的投入,使集宁“瞬间”蜕变为绿城。如今,生态建设的“三山两河”工程已成为乌兰察布的标志性景观。
近日,记者沿集宁区生态大道去白泉山采访该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所所长胡盈喜。他黝黑的面庞,两只鞋沾满了土,笑着对记者说:“你瞧瞧,现在满眼望去,一片绿色。老百姓都高兴,觉得这里快要变成新的‘避暑山庄’了。我们付出些辛苦,取得点儿成绩,关键还是发展思路和规划好。特别是乌兰察布市按照‘8337’发展思路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现在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了!”
胡盈喜每天清晨6点半就开始在山上、路边巡查,常常要晚上9点多才回家。他说:“集宁地下基本都是石头,能种下这些树实在太不容易了。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树养护好,让它们健康生长,美化这座城市。”
胡盈喜被当地百姓称为“泥腿子干部”,常年坚持在基层工作现场。天暖了要指导浇灌、检查修剪、清除杂草,天凉了要为树苗保暖、支抗风支架,及时发现病虫害,还要给施工单位和防火护林员普及养护植物知识,传授经验。胡盈喜说:“集宁本来就风沙大、干旱少雨,现在增加这么多树,而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还没那么强,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正是因为有了胡盈喜这样一批不言辛苦、勤劳肯干的林业人,集宁区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已增加到1939.81公顷,绿地达到1813.4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5平方米。
县域经济:风生水起蓬勃发展
初夏的乌兰察布大地,从东到西生机盎然,到处是机声隆隆的火热建设场面:在卓资县,占地4200亩、采取公司加农户形式打造的华北地区草莓基地十八台镇,现又搭建起500多个草莓大棚;旗下营工业园区东兴氯碱化工公司内,只闻机器轰鸣,却鲜见工人身影,这个达产后年可上缴税收7亿元、吸纳就业2000多人的企业正在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这是乌兰察布市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该市各旗县区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重新进行定位,使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风生水起的新局面:国贫县化德依托羊绒絮片服装撑起一个产业集群;马铃薯种植大县商都通过延长马铃薯产业链,引进国内国际如太美、希森等知名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现代农牧业产业化中捞金;丰镇市做大氟化工产业,力争使综合产能突破50万吨,打造全国最大的氟化工产业基地。集宁区进一步“放大”交通、区位优势,借筑京蒙合作有利机遇,积极打造以马铃薯为主的农畜产品交易中心,同时以国际皮革城为核心,打造皮革交易中心;财力最弱,又无铁路、高速公路的察右中旗蓄势待发,大力发展绿色风电产业和高山草甸草原旅游,开发闻名国内外的“草原人参”红萝卜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该市积极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一季度完成GDP127.9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财政收入16.24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同比增长160.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9亿元,同比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1元,同比增长10.5%;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1861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亿元,同比增长14%。
丰镇市氟化工
伊东化工:做大做强低碳发展
走进卓资县旗下营工业园区伊东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机器轰鸣,各种车辆穿梭往来;生产车间内,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该公司占地3000余亩,总投资72亿元,生产规模为100万吨水泥、60万吨电石、32万吨烧碱、3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糊树脂和3万吨三氯乙烯。其中10万吨糊状树脂项目引进法国阿克玛液化法技术,属世界领先水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糊树脂生产线。全部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创税15亿元,为30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
该公司副总经理范旭昶告诉记者:“一期项目的电石、烧碱、聚氯乙烯及相关配套工程已全面投产和使用;三氯乙烯、糊树脂、气烧窑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该公司作为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和卓资县龙头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建设,以循环经济思路为先导,对废渣、废水、废气进行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记者皇甫美鲜 通讯员庞文瑞
旅游市场:优化布局规范发展
今年以来,乌兰察布市乘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东风,以实施“旅游产业基础建设年”为抓手,全力打造省际旅游中心和京津晋冀蒙最佳自驾游旅游目的地。
该市完善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并对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等定位进行策划、提升,按照“一心两翼三境区”布局,突出集宁集散中心功能,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精品景区和秋冬季产品开发建设。同时,不断完善重点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推动格根塔拉景区升为5A级、集宁国际皮革城和苏木山景区升为4A级。
该市以“草原皮都”为整体形象,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宣传,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承办好第二十四届全区旅游那达慕大会及“草原皮都博览会”,推动旅游产品向四季均衡转型;加强与京冀晋等周边区域合作,进一步开发客源市场;同时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完善旅游购物链条。
各级旅游部门加强旅游监管,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旅游秩序,鼓励酒店创星升级,充分发挥旅游协会、酒店、景区、旅行社等自律监督作用,出台诚信服务公约并承诺践诺,切实维护、保障旅游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