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西矿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冉宏在电话中对《北方周末报》记者说:“内蒙古把非公经济摆上议程,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来抓,是内蒙古高层正确的现实选择,对中西矿业这个以钼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也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3”个着力点之一。
在非公经济市场主体逐渐庞大、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地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促进劳动就业等形势下,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正在谋划“新格局”。
“非公”信心
“8337”中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给了冉宏一个很大信心。在冉宏看来,如果有了对非公经济的大力支持,可以大大激发企业的活力,扩大社会就业率,促进当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深加工产业的进程。
截至2012年,中西矿业大苏计钼矿已查明钼金属资源储量15万吨,预计储量在20万吨以上,伴生金3.53吨、银24.79吨,矿石量1.3亿吨,矿床为壳源斑岩型钼矿床,在全国同类矿中名列前位。
该公司副总宝磊介绍,2008年建新集团对该矿股权重组,投资22亿元建设年采选300万吨钼矿,今年5月1日新万吨生产线投产后,实际生产规模将会达到年处理矿石500万吨,产出钼精矿12000吨,金属量6000吨,年产值12亿元,为地方财政创税收3亿元。
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张琮坦言,虽然公司运营良好,但产品价格较低,企业经营较为艰难,技改资金有一定缺口。不过,对于“8337”战略,张琮很兴奋,“这是有色金属行业利好信息。”宝磊还特别留意了“8337”中,有关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在采访中,冉宏和张琮不止一次强调说:“‘8337’中点了我们公司两个题,我们将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
在张琮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给总部建新集团“创建绿色矿山”的书面材料:“公司已开始进行钼精矿深加工项目的研究论证,并将尽快立项建设,项目投产后企业采、选、冶总产值将达25亿元以上。”
对于这份书面材料,张琮解释为,以建设绿色矿山,发展循环经济,创建安全环保型企业为目标,走资源绿色开发之路。
冉宏对《北方周末报》记者说,不久将看到一个绿色、环保的有色金属企业。而这恰恰是内蒙古非公经济中的“期望”和“短板”。
张琮建议内蒙古政府出台促进有色金属行业或非公经济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在融资等方面,变单一的对接为政府主导和市场经济融资平台,推动企业良性发展。他还透露,中西矿业将在2015年上市,融资渠道将拓宽。
非公“党建”
6月4日,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东兴化工党群综合部部长赵东升参加了乌兰察布市组织的“非公经济党建研讨会”。该市10多个旗县组织部负责人和80多家非公企业悉数到会。让赵东升感到明显变化的是,以前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可有可无,而现在却非常重视非公经济党员力量。
同样让赵东升关注的是,“8337”中对现代煤化工基地的重点提及。赵东升工作的东兴化工,项目总投资72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32吨烧碱、40万吨聚氯乙烯其中10万吨糊树脂、60万吨电石、100万吨水泥、3万吨三氯乙烯,目前部分项目已进入生产阶段。
赵东升说:“预计2015年培育成收入超百亿的内蒙古重点大型骨干企业,实现税收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人。
赵东升谈及最多的还是“非公经济的党建工作”。“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提高党建科学化建设水平,这是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
但不可回避的是,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是一个大问题。包括东兴化工、中西矿业在内的诸多非公企业同样面临资金难题。赵东升认为,当前很多非公企业集体缺钱。
据悉,2012年内蒙古非公经济直接融资80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获取直接融资的规模和受益面都十分有限,在间接融资方面,由于银行监管评审,使非公有制主体贷款限制多、程序繁、期限短、额度小。与融资难相比,非公有制主体筹资贵的问题更为突出。
张琮介绍,中西矿业与建设银行、包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为公司建设生产融资数亿元。不过,上述人士也坦言,对接合作的银行不少,但受信贷规模制约,到位资金还是很有限。
一些非公企业在循环经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方面也受限于资金。不过,赵东升坦言,由于有总部扶植,公司在电石化工、循环经济、科技产业等方面运作良好。
张琮与赵东升的看法一致,两公司项目与“8337”中调整产业结构一致,比如对上游、下游产品的研发、升级都是公司重点。而党建工作被重点放大,赵东升则认为,这是一个风向标作用,党建工作将在非公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瓶颈”凸显
不过,让企业负责人眼前一亮的是,“8337”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内蒙古出台了《内蒙古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用好用足民贸民品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努力增加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投入;各银行业机构要进一步创新业务工具和品种,最大限度地满足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背后是政府对民营企业“输血”式的扶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内蒙古多地政府在财政补贴奖励资金的基础上,设立专款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8337”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专家认为,这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战略选择。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区域优势产业形成,拓宽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财政和农民收人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内蒙古非公经济与发展较快的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内蒙古工商联主席田震指出:统计虚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在政策执行中,遇到的“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凸显。
今年3月,内蒙古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等体制障碍。分析人士指出,高层强力推动,民企积极行动,必将推动内蒙古民间资本走向更广阔领域。
内蒙古大学教授梁荣认为,政府要从产业政策、法律法制等市场规则制订和执行上,做到平等公正,但是目前差距很大。
谋划“新格局”
内蒙古非公经济正在谋划“新格局”。截至去年底,内蒙古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0.73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4.2120万户,创造的产值达到1.48万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0.73%,完成税收收入1602.0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2.38%,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合计520.84万人。
但就目前而言,田震认为,非公经济面临融资难、人才缺乏等问题。内蒙古财政厅工交处处长温俊祥持相同意见。他认为,融资难体现在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倾向依然存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门槛高,银企信息不对称,政府对商业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健全。
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马健认为,融资体制有待完善,市场失灵、制度缺损以及信用体系不完善上。从建设信用、建设市场和建设制度出发,与政府、社会各方合作,构筑风险共担机制,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非公经济的业务模式,是彻底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的关键。
张琮认为,要创造非公经济与公有经济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现在非公企业在项目核准、税费缴纳上存在与公有制企业不同等的待遇。
对此,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张永军认为,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监督和管理,在市场准人、生产要素获取、投资核准、融资服务、享受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要和其他性质的企业同样对待。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表示,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机构不断深化改革,提高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在“8337”出炉后,内蒙古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建议,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一次集中梳理,延续有效的,废止过时的,制定缺位的,细化粗陋的,整合零散的,并制定有效执行细则。
来源: 北方周末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