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开发区不冒烟: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园区追求绿色GDP


时间:2013-08-05





  在人们的印象里,开发区必定是厂房林立,烟囱高耸,机声隆隆,但走进包头装备制造园区,视野所及,花团锦簇,林木葱茏,宛如花园。“生态建设是我们的立园之本,我们要以最少的土地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损害,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建设一个绿色开发区。”包头市青山区副区长高勇介绍。

从2006年起步建设开始,这个园区始终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这片13平方公里的土地完成营业收入850亿元,在内蒙古4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园区中居第二位,平均每亩产值超过400万元,今年园区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000亿元。

生态立园园区拒绝的污染项目累计投资达上百亿元,请进了一些绿色、环保、节能的项目

  “园区放眼望去,看不到一根烟囱。”高勇自豪地说。从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管委会大楼向外望去,新建区、新规划区一览无余,厂房鳞次栉比,头顶蓝天白云。

  从2004年园区打下第一根桩基起,包头装备制造园区就制定了招商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化发展;宁缺毋滥,严把项目准入关;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准入驻”。

  然而,生态立园的理念也带来“选择之痛”。2009年,某模具制造项目希望入驻园区,投资5亿元,年产值预计10亿元。在当时,这样的投资引人瞩目,但考虑到它可能带来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园区没有松口,任凭企业如何疏通、解释都没能入驻。

  “10亿元产值,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开发区而言是多大的一个数字!但它和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定位不符,而且确有环保问题,我们最后还是婉拒了。”青山区宣传部部长、副区长金永丽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

  这些年,园区拒绝的项目累计投资达上百亿元,请进了一些绿色、环保、节能的项目,保证了园区的长远发展空间。园区负责人高勇介绍:“目前入驻的企业包括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等38个行业内领军企业、上市公司、中央企业及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尽管都是工业企业,但没有一家是污染和高能耗企业。”

  生态转型的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2009年底,园区新规划区全部使用风光互补路灯,为包头市大范围、集中使用风光互补路灯开了先河。园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赵翊丞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装备园区1345基路灯计算,70瓦风光互补路灯投资3152万元,使用寿命10年,传统400瓦高压钠灯工程投资2522万元,使用寿命1年。前者10年可节省费用2720万元,而且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用地集约

  引导企业走“占用土地少、有效投入多、亩均产出高”的道路,增资扩建不占用新地

  土地是稀缺资源,对于开发区来说尤其如此。如何将寸土寸金的地充分利用,让每一寸土地产生最大的价值,成为包头装备制造园区管委会考虑的首要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园区提出“以亩产论英雄”,鼓励、引导、规范企业走“占用土地少、有效投入多、亩均产出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园区明确规定,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须达到每亩200万元的要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强度必须达到每亩260万元的要求;总投资在2亿元以下或占地面积100亩以下的项目,不允许分期建设,一年内必须投产;总占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项目,如果分期建设,分期不得超过两期;任何圈而不建、建而不投、圈大建小的项目企业都将被限期清退……

  在包头装备制造园区新建区的5平方公里土地上,目前共引进实施项目52个,总投资达100亿元,项目投资强度均达到每亩25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50亿元以上。目前已经有50个项目投产,新建区可利用土地已全部摆满项目,基本成型。去年9月,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视察园区时曾经这样评价:“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土地节约利用非常好。”

  首批获得“包头市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工业企业”的北奔车桥企业,把集约的理念充分应用到生产各环节,从厂区道路规划到每个工具箱的摆放,从生产线布局到技术工人的配置,处处精打细算,集约生产所产生的效益十分可观。

  土地集约利用带来效益整体提升。据高勇介绍,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510.4亿元,同比增长20.2%。目前,6个项目已经增资4.3亿元扩建生产线,2个项目投资7200万元用于技改,3个公司投资3.2亿元新上3个项目,这些大体量项目上马均没有新占用土地。

  转型升级

  “开发区是要追求GDP和税收的,但我们要的是绿色GDP和不冒烟的税收”

  招商引资、产业集聚铸造了包头装备制造园区初期的辉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无疑已经成为如今园区延续辉煌的支撑。

  目前,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已正式入驻园区,研究院将主要开展先进稀土材料、能源材料、LED产业技术、环保技术与装备制造等应用技术研发,同时致力于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研究院自有企业——包头北大工道纤维技术有限公司是研究院首个落地并实现产值的企业,项目凭借自己的研发团队,利用包头的稀土资源,攻克了不能生产1旦以下细旦化尼龙的世界难题。

  “所谓细旦尼龙项目,就是运用稀土元素,用尼龙替代真丝研发出的新型纺织产品。该项目属国际领先技术,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工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王茤祥介绍说。目前,微晶软磁体、太阳能薄膜电池、LED照明、蓝宝石拉晶等一大批项目也正陆续落地。

  在引入外部技术力量和人才的同时,园区本土企业也谋划着向高端转型。6个园中园之一的中国兵器包头高端装备园,在一机集团战略发展部书记郑世瑞眼中是“新一机”,其引入的北奔重卡5万辆总装能力建设项目、重卡车架10万台建设项目和橡胶弹性元件扩能项目、有色金属铸造等项目,不论在产品、制造技术还是工艺设备上都属高端,其中有色金属铸造项目产品铝合金铸件,还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园区已形成重车装备、新能源装备、铁路装备、综采装备、机电装备、工程机械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档次高的项目陆续落户园区,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开发区是要追求GDP和税收的,但我们要的是绿色GDP和不冒烟的税收。要做到这些,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手段。”青山区委书记张建中说,“今年我们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力打造全国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努力在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园区营业收入要实现1000亿元,建成自治区千亿元级园区。”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