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7”非公经济价值寻找】科尔沁牛业——坚持道德操守


时间:2013-09-11





今年,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尔沁牛业董事长李和格外忙碌。“我们在上海投资建设的加工中心不久前刚投产,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条规模化生产分割牛肉和气调包装生产线。”李和说,今年科尔沁牛业还要在通辽市、吉林省等地建4个万头牛场,每个牛场每年育肥两万头牛。

  科尔沁牛业位于通辽市,是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肉牛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经过16年发展,企业现拥有育肥牛基地、屠宰加工厂、草牧场等5家企业,建立起以肉食品加工为主体,以绿色饲料加工、畜牧产品研制开发、草原生态建设为基础的肉牛集约化、规模化产业链。今年,科尔沁牛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速。“这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和对企业产品的不断认可,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李和告诉记者,今年,自治区提出“8337”发展思路,其中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定位清晰,“做大做强畜牧业”在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中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为科尔沁牛业增添了发展的动力。

  科尔沁牛业的资源优势,国内鲜有企业能相提并论。地球北纬42度—45度是世界黄金畜牧带,美丽富饶的科尔沁草原就在这条畜牧带上。草原上生长着1600多种植物,其中可做优质牧草的有900余种,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科尔沁牛业依托科尔沁草原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引进欧洲的西门塔尔肉牛落户通辽,成为目前我国国内品种优良、肉质鲜嫩、单体产量最高,且最具规模的肉牛群体。多种优质资源构筑了科尔沁牛业在全国肉牛产业中难以撼动的地位。

  走进科尔沁牛业科左后旗工厂,年产20万头肉牛技改项目不久前刚刚竣工投产。车间主任康智慧介绍说,这条生产线严格按照欧盟食品卫生标准建立,剔骨、修割、包装等工序全部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剔骨流水线上的工人,每人每天可剔骨30多头牛。在包装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小时能够包装10吨产品。而在肉牛的养殖、屠宰和加工环节,科尔沁牛业建立起全程追溯体系。每一块牛肉从饲养、屠宰、排酸,到牛肉各部分的分割、储存乃至检疫程序,全部被输入微机编入条形码,有了“身份证”。顾客可以在科尔沁牛业质量监控网站上查到所购买的科尔沁产品信息。

  “即使消费者要调取3年前某一天、某头牛的检验检疫记录,我们都能 提供。”科尔沁牛业总经理王征涛说。

  走在科尔沁牛业厂区,“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的标语十分醒目,它传递出科尔沁牛业的企业理念。而为了这一理念的坚守,科尔沁牛业在16年的前行中走得十分艰难,甚至几度濒临倒闭。

  李和感慨地回忆起那段往事。10几年前,国内肉牛行业还没有形成市场规则,科尔沁牛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私屠滥宰的商贩和生产注水肉的违法分子。

  当年,他到上海一家肉类批发市场考察,问一个商贩,牛肉怎么卖?商贩却反问他,你要几成水的?一成的,二成的,还是三成的?李和不懂什么叫几成水,问人家啥意思。商贩告诉他,就是肉里注了10%、20%还是30%的水,比例不同,价格不等。

  而当年,国内老百姓食品安全的意识还不高,尤其在吃牛肉方面,没有达到“该吃什么样牛肉”的程度。科尔沁牛业的生产成本比不良商贩的卖价还要高,以致难以为继。企业当初设计的是一天屠宰350头牛。可那几年,每年屠宰量只有一、二万头。在混乱的市场环境中,李和和他的团队苦苦坚持,坚持着道德和良心,坚持着产品的质量。

  2008年,科尔沁牛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一年,科尔沁牛业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许供应商。之后,相继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等牛肉指定供应商,产品销售额节节攀升。

  在发展中,科尔沁牛业将广大养殖户纳入到企业构建的产业链中,带动了通辽市近60万养殖户脱贫致富,而企业也有了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以前,我们养一头牛,卖价不到3000元,现在养一头牛能卖到1.5万元。”科左后旗养牛大户王二田乐呵呵地说。

  今年,科尔沁牛业还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吸纳了众多养殖户入股。

  对于科尔沁牛业未来的发展,李和充满信心:“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三农三牧’工作越来越重视,自治区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之国内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全民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企业必将迎来跨跃式发展。”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