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产业成为多伦县促农增收新产业


时间:2013-10-24





  多伦县实施季节性禁牧政策后,大多数牲畜都要进行圈养,农民们需要大量的牧草,他们在自家草场打草后,还要到周边地区购草,确保牲畜可以安然过冬。县内很多草场资源丰富的村组正是瞅准了这样的商机,大力发展草产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依托自家的草场走上了种草养畜的经营之路。近日来到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看到这里的农民正在进行打贮草收尾工作。

  村民介绍说,铁公泡子村草牧场面积比较大,自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禁牧舍饲政策以来,草牧场恢复的很快,如今,每亩可产草150多公斤。村民留够自用的以外,其余的都进行了精深加工,打成草捆,销往北京、河北等地。仅此一项,每年可户均增加1000多元。

  在打草现场看到,目前打贮草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打草机、搂草机,捆草机,一应俱全,农民干起活来既方便又省力。铁公泡子村发展草产业除了依托天然草牧场外,还按照两行一带的模式,在退耕还林地的林间带种植了牧草。这样一来,既能够保障生态效益,也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今,不仅是铁公泡子村的村民,蔡木山乡越来越多的农民依托自家的草场走上了种草养畜的经营之路。今年蔡木山乡126万亩草牧场预计可产牧草4000万公斤,出售饲草2000万公斤,草业收入将达到2000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多伦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切实加大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推进优质牧草种植,不断提高饲草质量,在成功种植老芒麦、披碱草等多年生牧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苜蓿种植,2012年全县完成打贮草3.5亿公斤,种草养畜已逐步成为多伦县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亮点。

来源: 锡林郭勒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