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规划是消除“环境赤字”的利器
考核干部 不能只依据 纯经济指标
GDP增速、招商引资规模等
人物名片谷树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源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安全和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记者郑松波张渝
本报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30年,就像一个运动员拼得了一块奥运会金牌,身体健康也透支了许多。金牌到手,就该好好“保养”来弥补一下对身体的亏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认为: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出台,为河南省消除环境“赤字”提供了重大的机遇。
两不三新契合十八大精神
《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在“指导思想”一节中提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子。”这在河南被称为“两不三新”。
“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河南两不三新的路子是完全和十八大精神契合的。”谷树忠说:“河南省的资源环境情况与全国的总体状况十分相似,”这条路子走好了,对全国来说都具有示范效应。
跨入中等收入省份,应更加注重环境
谷树忠认为:河南省的资源环境情况与全国的总体状况相似,这就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较少,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在内的环境压力较大;同时,也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资源环境问题,是河南省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点和关键。
他说:我国2011年人均GDP突破了5000美元,从总体上看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偏上国家。河南省人均GDP也已突破4000美元,也是中等收入省份了,没有借口和理由再制造新的环境赤字。
要绿色GDP,不要黑色GDP
对于如何建立绿色中原、生态中原,谷树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两低”(低消耗、低污染)“两高”(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就是此类产业。
谷树忠认为:实践已经证明,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往往通过降低门槛招商引资,结果得不偿失,非但利税甚微,对就业贡献甚小,而且环境负担很大。为此,迫切需要改革干部考核制度,绝不能再以GDP增速、招商引资规模等纯经济指标来考核干部了。
(来源:大河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