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时间:2012-12-04





——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

刚刚过去的11月,国务院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将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列为五大战略定位之首。

  同在这个11月,中科院全面部署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现代农业示范计划”,“河南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一种缘分,我们的科研人员将把更多的资源和资金集成使用到河南的粮食生产核心县和示范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12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河南将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张亚平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许多领域先行先试,不但有国家优厚的政策支持,还将在全国起到有益的示范带动作用。当提到中原经济区围绕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目标,要推进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大工程时,张亚平当即给出了如此评断:“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粮食主产区,河南将为黄淮海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提升作出示范样板。”

  张亚平表示,中科院将紧密结合河南的地理、气候、生态和土壤等环境形成突破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在粮食主产区的不同县域,构建适应当地生态类型的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体系。他说:“这是省院合作推动区域创新的主体,也是我们促进河南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期望通过省院联手,紧密结合中低产田治理和地力提升技术,共同为河南到2020年新增粮食300亿斤的目标,以及未来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与河南的合作领域将更广泛

  “今年春天,在封丘核心示范县看到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时,我就感到十分鼓舞和振奋。”张亚平说,与河南省就“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合作3年多来,深刻领会区域创新集群的内涵,在技术研发和集成中,更注重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和推广的可行性,使封丘、西平等5个示范县粮食总产稳步提高,为省院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原经济区为拓展省院合作领域提供了新平台。”张亚平说,在刚刚与河南省政府召开的联席会上,我们已将增粮示范县从5个增至16个,同时集成绿色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在5个县市推动绿色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县域经济水平和农民增收。

  展望双方合作未来,张亚平充满信心地表示:“衷心希望能不断创造省院合作的新成果,提升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助力河南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