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年”,工作找到了没?这个话题困扰着河南的50多万名毕业生。昨日,全省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启动,18个省辖市将同步行动,在一个月内集中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对接服务,预计将有8000多家企业为毕业生提供20多万个就业岗位。
◎河南毕业生签约率略有下降
“工作找到了没?”这成了众多毕业生见面的问候语。
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是历年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被媒体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据麦可思联合腾讯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时间始于2012年10月29日,截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
河南毕业生的签约率如何呢?
“与往年同期相比,我省毕业生的签约率略有下降。”省人社厅就业办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201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51.6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产业集聚区扎堆进高校选人才
毕业生找工作变难,180个产业集聚区却急缺人才,于是,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总工会、省工商联等四部门联手,昨天启动全省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来帮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帮他们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当天的启动仪式现场,来的都是郑州市各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和民营企业。
据高新区人才市场刘瑞浩说,他们这次带来了33家企业,其中,电子、生物制药类的企业居多,像汉威电子、太空制药、生物研究所等,另外还有一些酒店和军工类的企业。
大陆农牧集团位于高新区产业集聚区,招聘的岗位包括营销、技术服务和现场品控人员,多达百人。
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也来抢毕业生。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石军涛说,三四月份去高校招聘时,部分毕业生因为忙于论文答辩,没法正式签约,现在这个问题不存在了。而眼下他们公司二期工程开工,急需人才。
据统计,当天共有350多家企业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新媒体平台招聘一个也不少
新浪微博官方平台、手机版官网、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新媒体找工作,一个也不能少。
在招聘现场,东方今报记者看到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摊位前,贴着汉威电子微博、微信、手机版官网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登录汉威电子的网络平台。
“我们主要是针对90后毕业生,他们思想都很活跃,使用新媒体平台也是为了方便和他们沟通。”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招聘主管王洪娟介绍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使用新媒体平台,试着感觉下,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好,就打算推广使用。
新媒体平台的亮相,引起来来往往求职者的侧目和兴趣,大家纷纷驻足观看,并尝试使用:“快,挺方便!”
◎应对“最难就业年”各有各的招儿
面对“最难就业年”,毕业生们也有招儿应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英语专业的李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贾博宇,说起找工作的情况,一个字儿“难”。
“我们现在平静下来了,已经过了找工作的迷茫期。”李亚说,考研结束后,她跑了三场招聘会,网上投的简历也记不清有多少了,经历过打击后,她现在已经放松心态了。
“其实,工作肯定能找到,但心满意足的难找。”李亚说,她也接到过面试通知,但都是特别小的私企,所以就放弃了。她说,她想从事的是外贸、行政等跟英语相关的工作。
李亚和贾博宇都表示,如果还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先找个差不多的,慢慢儿来,“先就业,再择业”。
“急也没用,工作还得慢慢儿找。”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和俊与刘欢则齐声说。学工程造价专业的俩人都想从事跟专业对口的工作,眼看没几天就要毕业了,他俩的工作却还没着落。
从三月份开始,和俊就一直往人才市场跑着找工作了,在他和刘欢看来,找个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即使刚开始工资低点儿,以后也会有发展前途,“工作的事儿急不得”。
不过,他俩对找工作看得挺开,“慢慢儿找呗,肯定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就算找不到好的,也能找个一般的吧,骑驴找马嘛”。
◎8000企业将提供20万个岗位
像这样的岗位对接活动,18个省辖市的180个产业集聚区都至少会搞一场。
省人社厅副厅长王金法介绍,我省将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岗位对接服务,预计将有8000多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多万个就业岗位。活动期间,凡有产业集聚区的市、县,举办对接洽谈活动原则上不少于一场。同时,利用当地媒体发布产业集聚区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组织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对接洽谈活动。
■相关新闻110家用人单位提供3600个岗位
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这次机会不要错过了:5月22日,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河南人才市场举行。本次招聘会,科迪集团携文员、会计、销售等30多个岗位前来招揽优秀毕业生,现场共有110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近3600个,需求专业涵盖市场营销、财会、文秘、人力资源、计算机、物流、机电一体化、土木工程、化工、国际贸易、新闻、英语、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物业管理等30余个。 首席记者夏友胜 实习生杨文丽胡薇薇
来源:东方今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