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你在郑州买生牛肉,只能去路边店或菜市场,就这一不小心还会买到假的。现在,在继猪肉和鸡肉实现品牌专卖后,牛肉也开起了连锁专卖店。且一生二,二生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业内人士认为,是品牌宣传和食品安全共同催热了牛肉连锁专卖的市场需要。专卖店只是肉类企业自建终端的一种营销渠道,单靠这一种渠道,连锁专卖要想走得远,不容易。
现象
郑州街头频现牛肉连锁专卖店
家住郑州市紫荆山路的杜女士,昨天在家门口看见一家即将开业的牛肉连锁专卖店。
“里面卖生牛肉,还卖真空包装的熟牛肉。说是内蒙古人开的。”
昨天,记者根据杜女士的描述找到了这家名为科尔沁的牛肉专卖店。绿白相间的装修,两层店面。三台相连的冰柜盛放着生鲜牛肉,货架上有礼品包装的牛肉干和真空包装的熟牛肉等。
店内一位姓傅的负责人介绍说,科尔沁是内蒙古的一家肉牛加工企业,在东北三省、呼和浩特和北京等地有200多家专卖店。“这是我们在郑州开的第一家直营样板店,之后会发展加盟连锁。”
对家人喜欢吃牛肉,几乎隔段时间都要炖锅牛肉给家人过瘾的杜女士而言,这样的牛肉专卖店,好像是一下子冒出来似的。“不管是超市还是路边,一下子突然有了好多。前两年可没有,要买都得去菜市场或清真小店。”
杜女士的感觉并不是空穴来风。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杨旭告诉记者,2009年,伊赛在河南开了第一家牛肉专卖店。“后来相继出现的是河南的世魁,长春的皓月,现在又来了内蒙古的科尔沁。”
全国各地的牛肉巨头相聚中原,牛肉连锁专卖这池水,在杨旭看来,“已经水花四溅”。
分析
“大哥”已前行好多年,折戟也有好多家
虽然牛肉企业搞连锁最近很热,但对整个肉类行业来说,连锁专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作为一个曾在食品界浸淫了20多年的“老食品”,创义钟国营销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国军觉得,这么多年的肉类连锁专卖,可以用“你方唱罢我登场”来形容。
“1998年,双汇为了应对日趋饱和的肉类市场,做出在全国开2000家冷鲜肉连锁专卖店的决定。通过直营、合资、加盟等方式,一时间让双汇的专卖店遍布大街小巷,把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双汇连锁专卖模式成功复制之后,金锣、雨润、众品、大用、永达等猪肉、鸡肉品牌,都陆续跟风开建专卖店。
但这么多一哄而上的连锁专卖店,活得咋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肉企负责人透露,永达放心鸡2001年在郑州连开三家放心鸡专卖店。据当时一位集团高层人士宣布,永达计划用一年时间在郑州开30家放心鸡专卖店。“但目前据我所知,永达开了几家店很快就关门了。因为一直都在亏损,承受不住,离预期目标差得太远了。”
探因
品种单一、冷链配套不健全是主因
肉企搞连锁专卖的初衷,是为了多一种销售渠道。但黯然折戟的情况为何频频出现?
苗国军认为,肉类专卖店是企业自建终端渠道,虽然在销售规模、价格掌握方面拥有更大自主权,但前期投入成本高。“选址、装修、雇人,都是不小的开支。对公司的管理、团队、资金、资源、后期维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会采用这种方式。很多实力不够的公司没撑多久就关门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肉类专卖店的弊端是品种过分单一。苗国军举了一个例子:“一家肉类企业在我们院里开了家专卖店,但商品种类单一,几乎光卖猪肉,结果半年不到就关门了。我要炖个排骨在你这里买了猪肉,再跑到别的地儿买葱姜调料,这也太不方便了吧?”
信阳华英集团一位姓仝的负责人介绍说,前期品类单一、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也是华英连锁店没有真正做起来的重要原因。
而在伊赛的杨旭看来,冷链配套不健全也是很多肉类专卖店的软肋。据他了解的情况,双汇、众品都有专门的物流公司。“谁先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全国配送系统,谁就能取得最终的控制权。”
声音
多渠道创新方能活得滋润
肉类企业走连锁专卖这条路,在苗国军看来,并不乐观。
“你到底是为了宣传品牌还是销售赚钱?纯粹为了品牌宣传,这个也许可以达到目的,但要是指望通过这个来盈利,不太现实。”苗国军说“好想你”开专卖店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红枣不是日常消费品,而是当做礼品来卖,利润高。“而且它还有自己其他的营销渠道,不单靠店面来盈利。”
这一说法得到杨旭的认同。杨旭说伊赛牛肉专卖店现在在河南开到了200多家,还成为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牛肉供应商,很多同行都觉得伊赛牛肉的成功在于它的专卖店连锁经营,其实不仅仅在于此。“我们还有多渠道的创新。比如双汇、三全等工业客户,比如海底捞、迪欧咖啡等餐饮客户,还有沃尔玛、家乐福等商超客户,多渠道营销才是制胜法宝。”
河南省肉类协会会长刘承信觉得,肉类连锁专卖的出现,是品牌宣传和食品安全倒逼的结果, 对有实力和优势的大型肉类企业来说,如果克服了品种单一和冷链配送的难题, 连锁专卖应该是一种好的补充营销模式。
来源:河南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