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啤酒企业疯抢市场 打价格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时间:2012-06-08





进入夏季,没有哪种快速消费品能像啤酒那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为了占领市场,各个啤酒企业采用了网状的管理模式,对每家餐饮店、每个经销商都严防死守;在防守的同时,还进行反攻。尽管他们也知道,恶性竞争的结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谁也不愿主动退出。

  ●为了卖啤酒

  “严防死守”每家餐饮店

  5月初,来自南阳市新野县的厨师小张在郑州市丰乐路上开了一家板面店。这两天,小张想再招两个员工。可员工还没找到,啤酒厂的业务员倒是来了几拨了。

  这些业务员来自不同的啤酒厂家,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但他们的目的都一样:想让小张和他们合作,只卖一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小张对比了几个厂家给出的优惠条件后,最后和省内的一家啤酒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只销售这家酒厂的啤酒,厂家先给他5000元,到年终再给5000元。

  每天上午一上班,张金望都要赶到金水区花园路他“管辖”的地方去巡视一遍。他是金星集团销售中心的一名业务经理,“辖区内”有近百家餐饮店。

  张金望要保证这些与金星合作的餐饮店只向顾客提供金星啤酒。除此之外,他还要到没有和金星合作的餐饮店里去转转,找到店老板,看能否谈成合作事项。他的工资和每年新开发了多少客户直接挂钩。“多拉来一个店,能多挣上千元呢。”他说。

  虽然一家餐饮店只提供一种品牌的啤酒,会给顾客带来不便,但因为金星集团会给予合作的餐饮店一定的补助,这些店自然很乐意合作。除了金星,其他啤酒厂也会采取这种手段。

  “我们把郑州市划分为网状,每个区域都有一名业务人员负责。”金星集团销售中心总经理李荣军说,“竞争很激烈,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对每家店都要严防死守。”

  ●给奖励攀“亲戚”笼络经销商是个技术活

  相对于餐饮店,酒水经销商更是厂家必争的对象。

  济源市的王水山是一家酒业商贸公司的老板,主要卖白酒。今年他想兼营啤酒,消息传出,引来了3家啤酒厂的业务经理,他们都给出了优惠政策。

  青岛啤酒给出了先发货,一个月结算一次货款的政策;金星给出了到年底有20万元奖励的政策;华润雪花则给出40万元外加一台厢式送货车的条件。由于华润雪花实力雄厚,政策也最优惠,最后王水山还是选择和华润雪花合作。

  而对于已经成熟的经销商,厂家更是不惜血本。“对于我们的经销商,外来啤酒企业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凡是转行改卖他们啤酒的经销商,可以给出最高80万元的费用。这个条件太引诱人了,不少人都在犹豫中。”金星啤酒集团副董事长张峰介绍。

  白酒咨询专家李海洋说,有的厂家为了排斥竞争对手,很多时候采取了努力与分销商结成“亲戚”的方式。如放账(厂商把产品给经销商时,只收部分货款,经销商卖完这批货进下一批货的时候,再结清上一批货款);定期开座谈会宴请经销商;逢年过节给经销商送礼物等。厂家通过树立“情感壁垒”,让经销商将其他品牌拒之门外。

  还有一些啤酒厂为了封锁渠道,打击和挤压竞争对手,采取了最狠辣却最有效的一招:对经销商“封官加爵”,使其成为自己人。他们与经销商签订“利益共享”合同,只要销量达到一定的数额,经销商就可以参与企业的年终股份分红。在此情况下,一些经销商抛弃了原来的合作厂家,投向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厂家的怀抱。

  ●大打价格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经三路华润万家的啤酒专柜,几个啤酒品牌正在促销,6听装的哈啤小麦王,原价15.2元,促销价12.9元;330毫升6听装的雪花啤酒,原价18.9元,促销价9.9元;500毫升瓶装的雪花啤酒,原价6.5元,“买一赠一”。而在附近的世纪华联,330毫升6听装的百威啤酒,原价39元,促销价31元;听装青岛啤酒,原价2.2元,促销价1.5元。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份,华润雪花啤酒就在河南省内一些地区开展了促销活动:买一箱送一箱。

  在金星看来,这简直是慢性自杀。“华润雪花来了以后,河南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促销力度不断加大。”金星集团董事长张铁山说,由于竞争激烈,去年整个夏季,大家都在做“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今年的竞争也已开始,“大家销售一吨啤酒的营销费用,几乎与生产一吨啤酒的费用相当,算下来,几乎无利可图”。

  “以点带面,大力度促销,瓦解客户。虽然这种措施很极端,但短期内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可以打垮对手。”但李荣军认为,这种手段也有个特点:那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手段不可能长期使用,也不可能大面积铺开,只能在一个区域、特定时间采用。“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长期亏损后谁也不会这样干了。”李荣军说。

    ●争夺啤酒夜市 看谁的投入大

  进入夏季,夜市成为啤酒消费的主力场所,竞争也格外激烈。记者近日走访陇海西路、紫荆山路、北环路、未来路等市区内的几个大型夜市后发现,夜市上销售的啤酒品牌大都很“专一”,有的只卖金星系列,有的只卖青岛系列,还有的只卖雪花、奥克等品牌的系列啤酒。

  郑州市场上,本地啤酒主要有金星和奥克。二者也是啤酒市场的老对手,近几年的夏天都在围绕夜市做文章。“啤酒+夜市美食”仍然是今年本土啤酒品牌的营销重点,大一点的夜市,瓶装的啤酒,一晚上就可以卖2000多瓶,有的甚至可以达上万瓶。这就不难理解啤酒企业为何这么热衷到夜市来厮杀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啤酒企业对夜市的投入大幅加大,啤酒厂家在郑州夜市厮杀、激战的烟火味更为浓烈。

  在郑州市场,仅奥克集团打造的超大规模、新概念啤酒夜市“奥克啤酒花园”、“奥巴户外音乐酒廊”就有十几家,每个夜市规模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

  而金星啤酒广场在郑州的数量最大。“规模大点的夜市就有五六十家,小夜市不计其数。”李荣军说,“我们每家啤酒广场的投入在100多万元,今年还要再发展七八家。”相对于华润雪花、青岛啤酒,这些投入还显得有点少,华润雪花市场部一负责人介绍,他们投资的华润雪花夜市,除了这些投入外,还有几十万元的营销、推广费用,“这样做其实是赔钱的,但夜市有助于品牌营销,还是值得的”。

  “强龙”遭遇“地头蛇” 谁能笑到最后?

  首席记者李凌/文记者邱琦/图

  作为全国第二的啤酒消费大省和生产大省,河南啤酒业经历了五代十国式的混战时代,也经历了双雄争霸时代。在河南市场,演绎过一场场明刀明枪的战争或者“无间道”式的暗战。

  蓦然回首,就在省内品牌内斗正酣之际,啤酒业大鳄来敲门,三大巨头已经瓜分河南,传统品牌汴京、奥克、维雪、月山相继失守,只剩下本土老大金星独自面对强敌。尽管金星面无惧色,但“强龙”遇上“地头蛇”,谁能笑到最后?

    五代十国时代▶▶

  酒瓶里的烟头和苍蝇 都是“间谍”搞的鬼

  回忆起上个世纪河南啤酒市场的状况,现在宋河酒厂做销售的原奥克业务经理王华深有体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市场需求的膨胀,导致河南啤酒企业纷纷盲目上马,最多时河南啤酒企业达70多家,而且多是年产量在2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1997年至2002年成了河南啤市低价竞争最惨烈的五年。”王华说。

  “除了价格战,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经济间谍也诞生了,活动频繁。”王华介绍,在郑州啤酒界,一个酒厂派员工打入另一个酒厂已经不是秘密。

  当时,郑州某啤酒厂经常会遭到消费者投诉,有时是酒瓶里藏了个烟头,有时是酒瓶里卧了一只苍蝇。

  刚开始这家啤酒厂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查了多次,才发现是“间谍”搞的鬼。

  虽然每个厂家都知道低价竞争是一个吞噬企业的黑洞,但是都不愿意先拔出脚来,结果是企业个个遍体鳞伤。

  1999年河南省共有啤酒生产企业31家,年产量在160万吨左右;到了2000年,4家停产,1家被兼并,1家破产,剩下25家,年产量不足140万吨。

  省酒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辉说,省酒业协会一直致力于引导河南啤酒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1998年,他们联合物价部门及20多家啤酒生产企业共同签订了啤酒最低限价,每捆(10瓶)14.4元,物价部门为此还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但企业还是各行其是,价格战愈演愈烈。”

  双雄争霸时代▶▶

  金星和奥克的贴身厮杀

  说到郑州的啤酒业竞争,不能不说到金星和奥克的贴身厮杀。

  1982年,金星啤酒厂诞生;1989年,奥克诞生。最初,金星啤酒在郑州南部,奥克啤酒在郑州北部,两者相安无事。

  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在郑州的大街小巷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特别是奥克从郑州北部杀到郑州南部,在金星啤酒的家门口展开了竞争。“当时,奥克雇用大量三轮车夫,拉着自己的啤酒满郑州转。正是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广告方式,使奥克‘一夜成名’。”王华介绍,很快,奥克的销量超过了金星。

  这在金星人看来,等于是在向自己示威。于是,双方展开了排他性竞争,从抢夺烩面馆开始。金星集团董事长张铁山对那段时间的争斗记忆深刻,“买一碗1.5元的烩面,送一瓶1.5元的啤酒”。

  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现实中的版本,往往是两虎相争,两者皆伤。奥克和金星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郑州的一番恶战之后,金星悄然改变了策略:1992年,担任民权葡萄酒厂厂长的潘好友,因种种原因离职。随后,他被张铁山聘为副董事长。

  于是,潘好友拉了几车金星啤酒到周口,召集了民权葡萄酒曾经的经销商开会。他凭借多年的威望和渠道优势,让金星啤酒率先在周口打开了市场。

  张铁山介绍,他们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赚取了利润,积聚了资本,杀出了重围。

  此时的奥克,虽然超越金星成为郑州啤酒市场的龙头老大,但金星在郑州用低价竞争拖住奥克,与之周旋,所以奥克并没有赢得多少利润。相反,转战农村市场的金星,如入无人之境,1993年,金星啤酒年产量达到8万吨,再次成为河南啤酒龙头企业。

  外敌来袭时代▶▶

  本土啤酒品牌被“招安”

  在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照片,照片中有六个人,分别是金星啤酒集团董事长张铁山、原维雪啤酒集团董事长韦万根、原奥克集团董事长孙治广、原月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和、河南酒协会长熊玉亮和秘书长蒋辉。这张照片是当时熊玉亮提议组建豫啤集团,几大省内啤酒巨头因此有机会坐到了一起而拍摄的。但如今,熊玉亮的这一梦想早已被现实击碎。

  其实,就在省内啤酒厂竞相残杀时,更大的威胁还在其后: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已经觊觎中原。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的啤酒消费容量仅次于山东,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二,不断有强悍的大鳄杀来争食。

  面对狼性十足的“侵略者”,河南土著品牌纷纷选择了被“招安”:2010年上半年,华润雪花投资2700万元,收购了河南悦泉啤酒。11月26日,其投资3.2亿元在驻马店兴建的年产20万吨的啤酒基地正式启动。2010年8月,燕京啤酒投资2.27亿元,收购了河南月山啤酒。2010年11月2日,百威英博啤酒斥资27亿元,在新乡市分期建设百万吨啤酒项目,去年3月7日,又与维雪啤酒达成收购协议,信阳酒厂、郑州酒厂和固始酒厂被纳入百威英博麾下。2011年1月,奥克投入华润雪花怀中。同年7月,商丘蓝牌啤酒也投入华润雪花怀抱……

  寂寞老大的“绝地反击”

  “第一家外来品牌来河南收购时,我们并不在意;第二家又来了,我们还能保持镇定;到了第三家,我们说不出是喜是悲。”张铁山如此表示,“金星作为河南啤酒企业的老大,蓦然回首,老二老三都倒下了(指被收购或并购),我们心里也有失落感。”

  过去,金星一向在全国市场与青岛、燕京、华润雪花等一争高下,如今,被人家攻入河南大本营,并通过收购本土品牌,对自己形成合围之势,压力可想而知。

  金星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李荣军表示,对此,他们的策略是:河南、云南是重点市场,每年要达到10%~20%的增长。为此要全力以赴,不惜血本,不惧怕任何竞争,不但防守,还要进攻、反攻,扩大市场。省外其他市场,像西北,增长势头小一点,要稳定,积极参与竞争,为以后合资做准备。

  实际上早在5月29日,金星集团就刊登《产权转让公告》,转让公司的部分股权,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金星集团副董事长张峰表示,谋求上市、寻求战略投资,将是未来金星啤酒不得不面临的局面。“我们已经和国际上排名靠前的啤酒巨头多次接洽,而且有了初步意向,出售20%~30%的股权,到今年年底就会敲定了。这个公告是必走的一个程序而已”。

(来源:东方今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