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河南分行创新涉农贷款服务三部曲:支农、智农、强农


作者:张兴军    时间:2011-10-20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服务“三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寻找金融服务的结合点,积极创新服务形式,充分发挥了在农村金融领域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日渐走出一条从“支农”到“智农”再到“强农”的新路子。

--脚踏实地 紧扣“农”字做文章

石华是河南省光山县寨河乡杜岗村的一位农民。见到记者前来采访,石华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前年秋天在农行支持下我养了3000只鸡。今年农行又给我贷款3万元,我把规模扩大到7000多只。今年可以净赚25000元。”

村支书陈宏远说:“农行把我们村评为信用村,已支持70多户发展养殖业和运输业,每年为农户带来收入20多万元。”

杜岗村的变化是农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支农的缩影。在中原大地,农行河南省分行支持了很多这样的养殖村、种植村、加工村和运输村。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8月开办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以来,该行已向89.82万家农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02.63亿元。按每家农户4口人计算,已有350余万中原乡亲直接从农行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中受益。

据了解,按照量力、集中、有效的原则,农行河南省分行的涉农贷款投放主要围绕“有产业支撑的农户小额贷款整村推进、县域产业集聚区建设贷款和新农村民居建设贷款”三大重点,在提高服务“三农”效率上做文章,促进了“三农”业务的集约化经营。截止目前,该行“三农”贷款余额达419亿元,较年初净增52亿元,“三农”贷款增量和增幅均高于全行贷款的平均水平。

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实现金融服务与重点项目对接。农行河南省分行今年将产业集聚区纳入信贷支持重点领域以来,对产业集聚区的金融服务已取得明显成效。到9月末,该行已向129个产业集聚区中的556家企业投放贷款172.65亿元,其中今年新增加贷款35.24亿元。

以有产业支撑的整村推进为重点,实现农民增收。到9月末,该行已向345万家农户发放了具备自助贷款、还款、结算和理财功能的惠农卡,覆盖了全省20%以上的农户。该行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97.17亿元,当年累计发放94.65亿元。自2008年以来,该行已累计支持了90多万家农户增收。

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民居建设贷款。该行在全国农行系统首创了“农村新民居建设贷款”新产品,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已在新乡和安阳滑县试点发放新民居贷款4298户、金额2.43亿元,受到省委省政府和总行的充分肯定。

--不断创新 日常业务出亮点

“我的公司能够发展到今天,与农行河南省分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农行给我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更是雪中送炭。我要告诉温总理,在座谈会上向他反映过的养猪企业贷款抵押难问题,已经解决了。”河南内乡县牧原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说。

秦英林1989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当起了大学生“猪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他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了一家集种猪繁育、商品猪生产的大型养殖企业,年出栏种猪10万头、商品猪50万头。2009年2月12日,作为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基层代表之一,秦英林在中南海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有关座谈会。席间,他向总理反映:现在养殖企业最大的压力就是贷款难。

获悉这一情况后,农行河南省分行迅速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最终根据国家相关制度,该行把牧原公司核心资产——存栏种猪作为抵押对象,制定了既符合制度要求、有效防范风险,又简约可行的《牧原公司生猪抵押担保贷款实施方案》。

农行河南省分行南阳分行行长赵乐飞介绍,这笔5000万元的贷款是全国首例以种猪为抵押物的巨额贷款,也是农行支持“三农”,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的一次重大尝试,对破解养殖业贷款抵押难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在农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支农的过程中,类似事件并非个案。事实上,从客户角度出发,努力破解现实难题,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已经作为一种理念或灵魂,融入了其日常业务的开展中。

2010年3月上旬,农行河南省分行与新乡市政府签订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6年,农行河南省分行将提供一定的信用额度,用于支持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农行河南省分行为农民量身定做的新农村民居建设贷款,为国内首度开展的相关业务。

还有一项值得称道的创新是,在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上,农行河南省分行“融资”与“融智”并举,受到很多企业欢迎。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张,很多中小企业愈加感到管理难度加大,迫切需要从外部寻求智力支持。为此,河南分行在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信息优势和管理经验,为企业提供产业、行业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让企业闲散资金保值增值。

“‘融资’是我们与中小企业建立关系的基础,‘融智’是银企合作关系的深化。”农行河南省分行行长崔宗河如是说。

--从“支农”到“强农” 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关于“三农”问题,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不光需要外部支持,更需要自我提升,修炼“内功”。具体到贷款而言,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多年来,农行河南省分行通过不断努力,创造性地开展涉农贷款,逐渐完成从“支农”到“强农”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该行自身的优质资产业务也不断增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以牧原公司的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例,按照相关测算,可使当年出栏生猪达到50万头,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润1亿元,2010年实现年出栏种猪80万头,销售收入9.6亿元,利润1.5亿元,公司新增就业岗位100人,直接拉动建筑、运输等社会就业1600人。通过技术嫁接传播,使周边上千散养农户走上致富路。同时,此笔贷款的投放,也使农行年增创利368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像牧原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是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三农”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为此,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农行河南省分行从全省近4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确定了300家作为支持重点。截止到2011年6月末,该行累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放贷款19.6亿元,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金融覆盖率达76%,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能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带动了更多农民从产业化中增收。

在小额农户贷款方面,农行河南省分行仅2010年就累计发放33.88万户、117.6亿元。其中,支持种植业5.17万户17.28亿元,养殖业6.88万户22.18亿元,农村个体工商户7.79万户27.63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1.19万户4.04亿元,其他12.85万户46.47亿元,共带动近40万家农户增加纯收入约12亿元,农民户均增收3000多元,增加农民工就业50多万人。

农行河南省分行提供的材料显示,在大力支持“三农”业务的同时,由于不断强化负债业务的传统优势,加大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有效营销力度,该行县域支行的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县支行逐步成为全行效益的重要支撑点。截止到2010年末,该行112家县支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拨备后利润增幅达77.6%,在全行占比达87.44%,同比提高了22.78个百分点。

农行河南省分行行长崔宗河表示,从“支农”到“智农”,再到“强农”,在不断开展涉农贷款的过程中,农行河南省分行自身也得到了发展。而随着县域支行价值创造力的明显增强,全行服务“三农”和县域能力又不断得到提升,形成了一个政府、企业、农民多赢的良好局面。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