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沿黄武陟原阳稻区种稻难规模化种植势在必行


作者:李黎祥    时间:2011-11-10





分析稻区的种稻难,其中难点在于引水和青壮年外出打工。

10月30日,人民胜利渠管理局灌溉科科长马喜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稻区出现的种稻难,其核心在于引水难。他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降低了小浪底以下黄河的水位,使黄河的主河槽下切了2.7米到3米。由此,人民胜利渠每年的引水量比小浪底建成前减少了三到四成。为扩大引水量,他们正在请专家论证,可否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型提灌站,缓解稻区农民的用水难。

此外,管理局还计划在黄河上再修建一个投资上亿的引水渠,如果这个引水渠能够建成,人民胜利渠的引水量就可以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稻区农民的引黄灌溉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而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虽然给种植水稻带来了困难,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也为稻区的土地流转,为农用机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

据武陟县农机局局长徐鸣春介绍,就种植水稻而言,目前在武陟,从育苗、插秧、施肥、打药一直到收割,如果是规模化生产,基本上可以实现机械化。例如,人工育苗,一亩秧苗可以插10亩田,而工厂化育苗,一亩秧苗可以插100亩田。人工插秧一亩可插1.3万个穴,而机械化插秧一亩地可插1.6万至1.8万个穴,分蘖率也高,但由于地块小,大型机械根本施展不开。

上述问题,通过土地流转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武陟县禾丰绿色稻米产销合作社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直接经营的1800多亩水稻,实现了从育苗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仅浇地一项一亩就可省下600立方米水,折合成现金为50元。那些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的农民,不用干活一亩地可以有600斤小麦和200斤大米的收入,再加上种粮直补,折合成现金达1200多元,其收入和种玉米相等。男的可以放心地外出打工,妇女在农忙季节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再挣一份薪水。

由于合作社采用统一制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等标准化生产,因而他们生产的稻米更受欢迎。成立才两年的原阳县国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总共种了3000多亩水稻,其中1000多亩一种上便被湖北一客户以订单的形式一次性收购。武陟县禾丰绿色稻米产销合作社成立了生态大米研究室,推出了富硒、富铬、宜粥、宜炒等具有不同营养特点和保健功能的优质大米,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随着新的引黄工程的实施和投用,有成熟的水稻种植新技术和新机械,有运作良好的带有示范意义的农业合作社,稻区的水稻种植和加工也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