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白建国说,让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
中国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慧林被中原文化吸引,近年来,80多次深入河南各地考察。“如果没有中原文化,我们都会失去回家的路,我们的灵魂将无所皈依。中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华之源、中国之源,”他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中原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命题,是立足于中原和中原文化的根本文化地位提出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这是任何其他地方不能取代的。”
素有中华文化“活”博物馆之称的河南,至今完整保留着包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3000多年建都史,近7万处文物点,数以千计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多万件馆藏文物,诉说着历史的辉煌。
在中华文明进化和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始终引领着华夏文明的走向和文化发展方向。都城文化、青铜文化、甲骨文化,儒、道、法、佛等元典思想文化,无不以河南为圆心向外发散;老庄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佛教文化、易学文化等,都在中原地区孕育而生。
“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中华民族有源可考的姓氏中,三分之一起源于河南,100个大姓中有78个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
“中原文化的战略复兴,将影响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要重新找回中原的文化自信,”胡慧林说。
此外,河南还确立了传承历史文化的新目标: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原根亲文化等为主要平台,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世界文化遗产和大遗址保护为重点,打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依托古都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陶瓷文化等,确立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建成若干个具有地标意义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依托历史文明资源,创建一批华夏历史文明主题基地。
据河南省长郭庚茂5月间会见“港澳媒体看中原”联合采访团时介绍,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概念是指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地带,其历史文化同脉,发展水平相近,发展任务和发展课题基本一致。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构想今年初被正式纳入国家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