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如山的责任
承担起这如山的责任,关键在做 说到做到、说好做好 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卢展工: “三化”协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河南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
河南正按照总理的要求持续探索走好这样一条路子,不辜负中央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寄予的厚望
持续探索走好“三化”协调路子
这是我们如山的责任
承担起这如山的责任,关键在做 说到做到、说好做好 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在座谈会上,卢展工首先代表河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一亿河南人民,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温总理长期以来对河南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对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理九年九次到河南
每次对我们来讲
都是一次鼓舞、一次感动
卢展工说,全国“两会”刚刚闭幕,温总理不顾疲劳、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又一次来到河南,这已是温总理任期九年来第九次来到河南。每次总理到河南来,对我们来讲都是一次鼓舞、一次感动。跟随总理调研,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很好的教育。在总理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特别是河南农民对总理的深厚感情。这也是人民群众多少年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得到很多实惠,反映出来的朴素感情,也是对我们发展成绩反映出来的一种朴素感情,非常真挚,非常感人,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都是很好的教育。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
河南为全局作出应有贡献
卢展工说,去年1月温总理在河南考察时对建设中原经济区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个讲话科学阐述了中原经济区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去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河南干部群众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河南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标志着河南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明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更好地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规律、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来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有利于河南主动融入全国发展大局,为全局作出河南应有的贡献。
“三化”协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河南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
另一方面,温总理重要讲话和国务院《指导意见》中对河南提出了探索走好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样一个重大命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人民历史性的重托,是交给河南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走好这条路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使河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相当高的要求,对我们来讲是一种信心的提增,也是压力的增强。当前,河南正在按照总理的要求持续探索走好这样一条路子,不辜负中央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寄予的厚望。
河南立足在求字上做文章,着力在务实上下工夫
卢展工在座谈会上汇报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他说,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当前,全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我们提出学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通过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困难,我国发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二是清醒忧患、责任如山。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面临形势的清醒认识。对我们领导干部来说要增强忧患意识,多看到问题,落实好报告提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完成好报告明确的目标任务、持续探索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是我们如山的责任。承担起这如山的责任,关键在做,我们要把中央要求与我省实际结合起来做好河南的工作,肩负起应尽的责任。
三是持续求进、务实发展。持续求进是中央稳中求进总基调的河南表述,我们立足在求字上做文章,推动河南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着力在务实上下工夫,努力做到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以务实发展树立起务实河南的形象。
努力争取粮食“九连增”
不辜负温总理殷切期望
卢展工说,现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已经明确,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已经明确,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的要求已经明确,与之相适应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学习交流与创新实践正在积极开展,推动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了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工作作风的转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温总理这次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好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着力把河南的工作做好,努力争取粮食生产“九连丰”、“九连增”,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不辜负温总理的殷切期望。
来源:河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