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争艳春满园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职教发展活力


作者:陈小平    时间:2012-05-07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一幢幢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个个设施完备的实训基地投入使用……通过近几年的职教攻坚,我省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但受多种因素制约,我省“穷省办大教育”这个基本省情没有改变,职业教育对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供多种就业途径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机遇,我省的职业教育如何迸发新的活力实现长足发展?改革创新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不二之选。

创新体制机制 实施全民培训

“职业教育规模小了不行,单一培训也不行,必须联合起来。” 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说。

2009年,平桥区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信阳市六职高为依托,联合区内21家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公共实训基地。

随后,区政府把农业、科技、民政等部门的各级各类培训及涉外劳务培训全部集中到实训基地,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15000余人次。

2011年,平桥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诞生,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的无缝对接。

“同时,平桥籍中职学生还能全部免学费入学;平桥籍群众都可以申请领取1000元的‘职业技能培训券’,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王继军说。

一系列举措让平桥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扩大规模后的实训基地吸引了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CCC国际统一承包公司和信阳航空学校等一批企业、学校(院)入驻,培养出的大批高技能人才也成为平桥吸引企业投资的“金字招牌”。

整合资源 建设特色职教园区

“以前,鹤壁职业学校多而弱、专业设置小而全,为实现职业教育园区化、集约化发展,一个规划占地面积6885亩的职教园区开始从图纸搬进现实。目前已有5所院校入驻,投入建设资金4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鹤壁职教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军说。

鹤壁市教育局局长王朝庄告诉记者,职教园区可不是几所学校简单地聚集,各片区中心位置均为实训基地、图书馆、体育场等共享资源区,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各学校教育资源、生活资源、文化资源的共享。

“虽然资源‘共享’,但并不影响各学校的‘个性’。”王朝庄说,目前入驻的5所院校有4种不同的办学体制,每所学校的专业设置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BT/BOT创新融资模式“借船出海”

职业教育要发展,项目建设要推动,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职业教育,支持学校利用民间资本加快学校建设,成为许昌发展职教的突破口。

“BT(建设—转让)模式是投资商建成以后,政府按一定利息分年度还本付息。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投资商投资建设,经营后勤服务设施,获得一定收益后由政府收回。”许昌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春香介绍。

2010年,许昌卫校扩建遭遇资金“瓶颈”。许昌市教育部门就是借力河南兰天教育集团,先期将学校现有后勤服务设施交由河南兰天集团经营,一次性收取租赁经营费2000万元,并通过教学设备回租方式融资500万元,解决了项目启动资金问题。

目前,许昌工商管理学校、许昌高级技工学校等也都采用BT、BOT模式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该市投入职业教育的民间资金累计达10.5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政府购买、全民培训的“长葛模式”,多元化投入、股份制办学的“永城模式”,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的“西平滑县模式”,引厂入校、校企合作的“河南机电模式”等,各地的改革创新、大胆实践,让我省的职教发展活力十足。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