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杨华民:看似无情更有情


时间:2012-05-16





有人说他是“最烦人交警”,小题大做,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最可亲交警”,古道热肠,侠骨柔情;有人说他是“最可敬交警”,心底无私,工作痴情。

  涉及人的安全他会认死理,应对具体问题他又善于灵活变通,他真心为民,感动了成千上万百姓。

  他叫杨华民,是河南省郑州市交警五大队民警。

  他的执法近乎执拗

  杨华民的执法理念是生命为大。他说,再急的事也不能漠视生命,为了他人的安全,他往往会“小题大做”,有些人给他冠名“最烦人交警”。

  “最烦人交警”倒也贴切,因为在他身后确实留下了许多不近人情的故事。

  一辆轿车在快速行驶时突然实线变道,后面几辆车差点追尾。司机拒不接受处罚,锁住车门闭目养神。老杨在骄阳下向他敬了100多个礼,终于使其折服。当地媒体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新闻特写,题目就叫《100个敬礼的故事》。

  一骑自行车的青年在机动车道中穿梭逆行,老杨对他批评教育,小青年满不在乎:“我的生命我做主。”老杨苦口婆心:“你这是把自己的生命让别人做主。”“论战”两个小时,小伙子心悦诚服,临走说:“这两小时会警示我一辈子。”

  一位骑电动车的女士在信号已经变红灯时抢行,对老杨的管理耿耿于怀:“违章的也不是我一个人,为什么偏偏和我过不去。”老杨说:“纠正你的同时也在教育其他人。”老杨陪着这位女士在路口走了两个来回,不厌其烦地讲解信号灯的演变过程。

  宁愿事前听骂声,不愿事后闻哭声。老杨说:“面对危险可能,我的心必须硬,每次纠正,一定让对方知道‘我错了,不要原谅自己;错在哪儿,一定改。’”

  一些人开始时对老杨的执着不以为然,时间长了又被他的执着所感动。郑州市民于阿姨和老杨的“战争与和平”就是一个典型。2011年7月11日,于阿姨骑电动三轮车违章被杨华民暂扣。于阿姨较上了劲:“小样儿,我退休了没事干,缠不死你!”老杨走到哪儿她跟到哪儿,实在吃不消了就坐着等。老杨就像个流动的电线杆,酷暑之下不停地跑,5个小时下来,身上的警服已经被汗湿透。第二天,于阿姨买了10个西瓜,手持“敬业利民”的条幅送到了杨华民的岗上。

  杨华民2009年竞争担任岗长,承包了花园路和农业路岗,这个岗位于郑州北大门的主干道,岗北100米是动物园,周围3个大商场,是郑州平面十字口最繁忙路段,高峰时每小时1400辆车通过,节假日动物园4万人出入。老杨利用信号灯和人工指挥打时间差,用“杨氏工作法”改善了车流和人流通过速度。如今,这个当时号称郑州“第一堵王”的十字口高峰时基本不堵,平峰时一路通畅,3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在岗重大死亡事故。

  开微博延伸职业功能

  杨华民除了在岗时尽职尽责,他还善于发挥网络功能,利用手机微博拓宽工作范围,让“无形交警”延伸了工作阵地。

  几年前,杨华民用自己的警号注册了博客,去年他又实名认证了微博,目前粉丝两万多。老杨说:“网络和微博的作用让人惊叹,为我的工作插上了‘翅膀’。”

  老杨所在的特殊位置造成车多车位少,人多分流难的局面,多年的瓶颈积重难返,老杨为此忧心忡忡。

  2009年秋,老杨在自己的博客写了篇文章叫《期盼》:为了小朋友的安全,他期盼动物园门前架一座人行天桥;为了机动车分流,他期盼断头的农科路打通。老杨的文章情深意切,分析症结有理有据。一年后,动物园人行天桥建成,农科路也已经贯通。

  2010年8月17日,老杨在人民网给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建议,呼吁在附近建设停车场,并提出建停车场的理由。卢展工被老杨的为民情结感动,随即作出批示。现在,一个大型停车场正在建设中。

  杨华民说,这些工程未必是自己的“功劳”,至少是自己的意见和领导不谋而合。

  老杨玩起微博来也特别起劲,追起新潮甚至幽默卖萌。

  老杨每天平均发微博30多条,随时发布即时新闻,直播路况信息及附近车位情况。截至5月中旬,他发布微博超万条。市民李谓说:“早上上班前,我都会翻一下老杨的微博,看看路况,这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杨华民开微博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说,我现在有两万多博友,另外,广播电台、电视台、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部门和我微博都有联系,路况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反映。去年夏天一次交通事故造成堵塞,他发微博两分钟后,公交调度室指挥附近车辆临时改道。

  老杨希望他的粉丝突破10万。他说:“10万粉丝如果有1/10起到遵守交通的表率,这种潜移默化就会让郑州的交通大有改观。”

  执法为民,相得益彰鱼水情

  了解杨华民的人都会为他的工作精神而感佩: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风霜雪雨,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从早忙到晚,天天连着干两班,以苦为乐,无怨无悔。

  老杨先后4次遭遇车祸,一个耳朵听力下降,一个脚面落下病根。妻子抱着他的腿,跪着求他别干了,但他仍然割舍不了那个岗位。

  2011年12月1日下午2点20分,那是老杨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时间。那天,他冒着雨夹雪指挥交通。一位20岁左右的姑娘轻盈地跑到他面前,拿出一只浴帽亲手套在老杨的警帽上。女孩说:“帽子渗水会流到身上,带上这个防水。”

  老杨把这感人一幕发了微博,没有想到此后一段时间,男女老幼都给老杨送浴帽,在外出差的网友赵沿专门买了100个浴帽,一回郑州就直奔老杨的岗上。

  去年冬天的一天,一辆轿车在岗前停下,车里一个女孩端着一杯咖啡送到杨华民面前:“辛苦了!暖暖身子吧!”

  一天中午12点多,一个男子冒雨找到老杨:“杨警官你辛苦了,这是我亲手包的饺子,一出锅就给您送来了。”

  杨华民说:“这样感人的事情几乎每天发生。很多司机经过岗前,都会摇下窗户给我竖一下大拇指;更多的市民是向我微笑注目。”

  老杨给记者讲了一个红枣的故事:“2011年春节前夕,我在上岗,一位女士在岗楼里给我留下一包红枣并附言‘保重身体,百姓需要你。’”

  “我特别珍惜这包枣,每天拿出一颗当茶泡,一直吃了半年多,它在提醒我,只有站好每班岗才是对群众最好的报答!”

  一网友写下街边即景:“雨淅沥不停,车流如织,骑车或步行的人们也撑伞往家赶,只有他一次次挥舞手臂指挥,一次次以近乎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有问题的车辆前,标准敬礼后劝说指路……看着看着,突然鼻子发酸,眼角湿了。他这样拼命忘我地工作,不为别的,只为让我们都能够平安顺畅地回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遵守交通秩序呢?”

  杨华民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批人,1000多人曾经到老杨的岗上担任交通志愿者。老杨的岗是郑州市第一个交通示范岗,现在已经出现了56个交通示范岗。

  告别老杨,他特别交代要把一句话留给读者:看对灯,走对路;站对位置,平安一辈子。

(来源: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