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端午节就要到了,我用奖学金给您买了件上衣,放假时给您带回去……”昨日,刘锡安让本报记者看这条短信时眼里浸满泪水。短信是孤儿张彬发来的。张彬现在商丘某大学读大二,是刘锡安创办的孤儿院送走的第一个大学生。
【返乡办厂】
偶然结缘始做慈善
刘锡安出生于1962年,上世纪80年代初,高考落榜的他放弃复读,回家帮父母种地。1988年,国内掀起农民进城热潮,刘锡安和同村人一起南下打工。打工10年后,刘锡安先后在安徽合肥(与人合伙)、郑州开办电子企业。在郑州经营电子企业的5年时间里,刘锡安积累了不少资金。而此时,家中的父母亲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刘锡安毅然将企业转手,回到家乡一边照料父母,一边与家人开办了一个电子元件来料加工厂。
2003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锡安开始了他的慈善之路。一天,刘锡安在村里碰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人在要饭,交谈中得知他是安徽临泉县一名流浪孤儿。刘锡安看年轻人可怜,就将他带到自己的工厂上班。同年秋,刘锡安在去县城运送原料时,又带回几个街头流浪的孤儿。通过长时间与孤儿接触,刘锡安对孤儿的怜悯之情与日俱增,他决定收养更多的孤儿,为他们营造温暖的港湾。
【创办孤儿院】
收养孤儿残疾人
2003年冬季,在陆续收留十多个流浪街头的孤儿后,刘锡安萌生了创办孤儿院的念头。在家人的支持下,刘锡安在离村头半公里远的自家责任田里盖了20多间房屋,作为孤儿们的食堂、宿舍和活动场地。
刘锡安创办孤儿院的消息不胫而走,接下来,一个又一个孤儿来到孤儿院。刘锡安说,孤儿院创办至今已集中收养了60多名孤儿,其中两人考上了大学,定期资助的40多名孤儿有的已经找到了工作……
刘锡安收养孤儿的初衷是为了给这些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收养残疾人纯属偶然。
2004年夏天,刘锡安途经西华县城,在一家烩面馆吃午饭时,一名双下肢重度残疾的青年伸手向他乞讨。刘锡安当时没给他钱,而是请他坐下来一起吃饭。边吃边聊中,刘锡安得知这个叫黄忠安的残疾青年家境凄苦,年幼时父亡母嫁,多年来一直靠乞讨生活。听黄忠安说渴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时,刘锡安便带他到自己的加工厂上班。就这样,黄忠安成了刘锡安第一个资助的残疾人。如今,刘锡安的电子元件来料加工厂里有26名残疾人。
【希望子承父志】
把慈善进行到底
“我这么多年所挣的钱都投到了孤儿院,算起来有340多万元,虽然家人都很支持,但应付平日庞大的开支还是很有压力的。几年前,为了增加收入,我就租了20多亩地,种粮食、开菜园。”刘锡安说。
“孤儿院也不是爸爸一个人的,我们全家人都是这里的义工。”刘锡安的女儿刘丹一脸自豪地说。
刘锡安说:“我和家人已商量好,我离开人世后,我的女儿和儿子无论多难也要将这件以工养善的事做下去。”
(来源:大河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