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联结链” 架起致富桥


时间:2012-06-04





京孟草莓基地休闲游引来众多观光客

常袋镇的红提葡萄采摘园喜煞城里人

送庄村合作社的羊奶袖珍西瓜卖得俏

目前,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模式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孟津县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分散生产者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主要方式,形成了“产业链”、“流通链”、“利益链”等各种“联结链”,架起了农民致富的桥梁。

打造“产业链”  让产品亮起来

打造“产业链”,是该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出的一条成功经验。以往,孟津的特色农业大都是遍地开花,不仅品种杂、产量低,而且不成规模,可以说是“一篮子装不下,一卡车不够拉”,习惯于提篮小卖的农民时常遭遇销售难的困扰。近年来,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把分散的农民抱成团,把分散的资金捆在一起,通过集聚效应,实现规模经营,培育和整合出多种传统产业品牌,形成数百户、几千户农民共创一个品牌的局面,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昔日养在深闺中的农业特色产品亮起来、俏起来。

常袋镇千亩红提葡萄园始建于1999年。当初,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加之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后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下,建立起全县首家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综合运用技术、商标、广告、合同等多种职能,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了横向联合、纵向联结,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先后引进洛阳绮梦、绿康等16家农字号龙头企业进园区发展,种植红提、青提、黑提、玫瑰香、红宝石等20多个名优品种,不仅全面提高了园区葡萄的品种质量,而且使园区红提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3500多亩,并成功在工商部门为红提葡萄注册“洛红”、“常袋”等两个商标,成为洛阳市第一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商标品牌。

实践证明,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不仅不能保证农产品品质,也形不成集约规模,更创不出优质品牌。农民喜欢专业合作社,关键在于合作社能够解决单家独户难以解决的事,并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该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8个,基本涵盖了全县各个产业链条,发展会员1.2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人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连片规模发展大棚蔬菜7万多亩;梨、桃、苹果、核桃等3.5万亩;建成养殖小区200多个,存栏奶牛4.6万头,培育注册了“慧林源”、“清河”、“财丰”、“洛红”、“常袋”、“十里香”、“鹤兴源”和“生生乳业、“阿新奶业”等一大批农字号品牌,使过去种养结构单一的传统农业得以“脱胎换骨”,许多产品成为大中城市的“超市贵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构建“流通链”  让市场火起来

构建“流通链”,是该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又一成功做法。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合作社一方面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经纪人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大户”的销售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共推销农产品9800多万元,占会员销售产品的70%以上。

送庄镇梁凹村是远近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专业村,拥有日光温棚、大拱棚、小拱棚等设施800多座,各种蔬菜种植面积达2700多亩。大棚建成初期,采用较为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菜农之间缺乏价格、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沟通协调,各自为战,相互压价销售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每到蔬菜成熟季节时,菜贩子总是对蔬菜的价格一压再压。菜农们往往是忙了一大年,“腰包”却鼓不起来,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掌握定价权?4年前,送庄镇党委协调,由梁凹村党支部牵头,吸收该村“两委”成员和本村种植大户,联合成立了“慧林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建起慧林源蔬菜冷鲜库、慧林源蔬菜交易市场、多媒体信息网络平台、宝龙慧林生态园等设施,申请注册了“慧林源”无公害蔬菜品牌,并与各大蔬菜批发市场、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流通渠道。每到蔬菜成熟季节,便吸引了来自周边各县、市大型超市、加工企业纷纷前来采购。去年,在韭菜价格走低的情况下,“慧林源”韭菜仍以超出市场每公斤0.4元的价格被三全、思念等公司收购一空。今年,他们又和洛阳各大超市对接,产品直销超市。

作为孟津梨主产区的会盟镇,充分借鉴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在铁炉、吕村、双槐、李庄4个村尝试建立起孟津梨产业发展联合党总支,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会盟镇孟津梨发展合作社,4个村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形成了“联合党支部+合作社+大户”的种植和经营模式,有效改变了农户小生产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不利局面。合作社先后与洛阳、郑州、济源等多个大中城市的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顺畅的绿色“流通链”。每到成熟时节,梨还没下树就被各方客商预订一空。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孟津梨的积极性,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万多亩,年产量达5000万公斤。

结成“利益链” 让农民富起来

结成“利益链”,是该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又一大亮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济利益团体,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农产品卖难,而且改变了粗放经营方式,促进了农业局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同时,更便于农民直接有效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政策等,使农民的收入随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而“水涨船高”。这条“利益链”让更多的农民鼓起了腰包,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重与社员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在专业合作社组建过程中,社员用资金,技术,承包地入股,成员享有产品定价权和合作社盈余分配权,合作社对社员的产前种子、种苗实行统一购进,分户供给,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对社员的农产品,合作社根据市场确定最低保护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合作社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以合作社确定的最低价格收购,保证社员利益不受损害;有的合作社不仅收购社员产品,还按社员销售量向社员返利一部分销售环节利润。据测算,去年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方式促进社员人均增收2000多元,使社员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平乐镇妯娌移民新村以建设农业生态高效园区为契机,发展以日本爱宗梨为主的果品产业基地千余亩。每到果品成熟季节,该村的精品梨专业合作社就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统一收购,分级包装,采取订单销售的经营模式进行运作,让社员的梨产品卖个好价钱。目前,入社社员达110余人,入股社员70多人,入股资金60多元。去年,精品梨专业合作社为社员销售精品梨600多万公斤,参社果农比未参果农每亩增收3000元。

孟津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数万农民间接或直接提供了致富项目,使全县农业从以单个家庭为主的“散兵游勇”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合作社专业组织规模化集团作战的生产方式。合作社专业组织正向农业生产的各个角落延伸,业务范围已超出了传统的林果、水产、食用菌等种养业,沼气、农机、花木、粮食加工等新型合作社也纷纷涌现出来。合作社专业组织在密切干群关系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来源:大河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