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绿色食品快快追赶电商这班车


时间:2013-04-09





  黑龙江新闻网讯 2012年,淘宝天猫“11·11”光棍节促销额达191亿,再次让全世界对中国的消费能力震惊。电子商务散发出无以伦比的魅力,吸引着投资者进入。

  如何才能分得这块大蛋糕?孙世宽们琢磨着这个问题。其实用二维码来实现食品溯源,在软件业并不稀奇。食品溯源和网上销售相结合也并非孙世宽的独创。但在他眼中,龙江的绿色食品无疑是他手中最大的王牌。他相信马云的那句话——如果你现在不加入电子商务,五年后你就会后悔。但是在淘宝如火如荼的今天,“龙江绿”此时上线,还赶趟吗?

  “现在淘宝的确很火,可是货品质量真假难辨,评价体系中也存在造假的可能性。而食品溯源系统恰好可以将食品种植、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透明化,弥补了这个缺憾。”以大米为例,食品溯源系统可以从种植区域、大米种子、插秧时间、化肥品牌、收割时间、加工厂家,再到包装、销售渠道每一个环节都记录在案。消费者在购买大米后,通过二维码、发送短信、或者登陆“天天3·15”网站,就可以获取这些信息,还有照片。“上面甚至还会有种地农民的姓名,你说买家看了会不会放心?”

  “黑龙江已经错过了电子时代、错过了互联网时代,难道还要错过电商时代吗?”在孙世宽眼里,现在不在电商这个局里,你就已经OUT了。如果还不赶紧加入,那就马上要淘汰了。

  让“龙江绿”上线淘宝,孙世宽并不孤单。作为全省小商品集散地的南极商城从2011年就开始试水电商,8月份上线,年底收入就达到300万。为了进一步赢得市场,成为辐射东北亚的绿色食品销售基地,2012年南极找到了孙世宽,联手打造“龙江良品”品牌,在今年的“3·15”已正式向龙江的食品业者发出邀请。“可以把这个品牌看做是一种认证,因为凡是冠以龙江良品的食品都需要在食品溯源网上线,才有资格上网销售。”南极商城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品牌认证前期是以南极商城内的绿色食品为基础,他们也正在和省内的种植合作社洽谈,目前已经筛出符合资质的有8000家。

  “龙江良品”其实是抱团发展的一个策略。熟知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的人都知道,虽然食品加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产值屡创新高,但却依然有加工企业数量虽然众多,却规模小,知名品牌少的尴尬。没钱怎么打品牌,“龙江良品”靠的就是五指聚拢成拳的力量闯市场。

  在很多参与者的眼中,食品溯源系统就是一个试金石。敢上线就有做好企业的诚意。戴志国就是正谋划着加入“龙江良品”。作为龙江高端米业的代表,他愿意放下身段加入电商,“门店要有,但是铺多了成本太高。”“食品溯源建设要投入成本,但最重要的是要投入一颗想要经营好品牌的诚心和勇于承担风险的勇气。要知道,你这是把自己的企业装进了玻璃橱窗里,一举一动都有监控,经营的风险无形中加大数倍。”即便会有这样的压力,戴志国依然看好食品溯源系统搭配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因为这是让龙江绿色食品被消费者了解最快、最有效的渠道。

  不过,孙世宽还有个私心,已经成为龙江绿色产品义务宣传员的他,在京上广等地屡次看到龙江食品即使高价也被一抢而空,高兴之余又为“龙江绿”被市场销售环节瓜分掉的利润而心疼。“上线,直接卖给消费者,省掉运输、超市入场等费用,我们掌握定价权,让龙江人受益,让消费者得实惠。”孙世宽的想法简单又直接。所以“龙江良品”的合作对象既有已经创立品牌的企业,也有仅负责耕种的合作社。

  对于龙江绿上线淘宝的前景,孙世宽说,“将龙江优质绿色产品集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集中宣传,面对的是全国客户的需求,再加上食品溯源系统护驾,一定会快速地赢得市场口碑。”他对这个项目信心满满,已不惜重金请来国内电子商务的能人策划推广。万事俱备,只待发令枪响。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