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粮状元省”黑龙江今年春播生产注定要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春播前,50年来最严重的春涝使部分耕地变“池塘”,大部分地区农时拖后一周;春播中,全省减少会议给春播“让路”,3万名农技人员“沉入”基层,两千万农民拼抢农时,日播种最高达1300万亩;如今,春播报捷,玉米播种首次突破亿亩,部分旱田已经吐出新苗。
黑龙江省农业部门29日宣布,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省大田播种已于5月25日全面结束,把各种农作物都种在了丰产期,实现了“起车晚”但结束期不晚的目标,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连串成绩的背后,写满了黑龙江省各级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近几个月战春涝保春播的艰辛和执著。
最大“粮仓”遭遇50年最严重春涝
记者4月下旬在黑龙江产粮大县克山县采访时见到,往年这一时节应该已经春意盎然的黑土地上,去年冬天留下的积雪还依稀可见。融化的雪水虽大都渗透到土壤中,但田间地头仍可看到不少明晃晃的积水,一些低洼地块的积水漫过了田垄。
“以前克山是十年九旱,今年却遇到历史上少见的春涝,春耕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克山县委书记褚世民回忆一个月前的情形仍感慨不已。
克山县的遭遇并非个案。今年,黑龙江省遭遇50年最严重春涝。据气象部门统计,去冬今春全省最大平均积雪深度达到28.2厘米,为1961年以来第一位。去年9月初至今年4月中旬,全省平均降水量226.6毫米,是常年降水量的1.8倍。
受此影响,黑龙江省发生大面积春涝,严重时近8000万亩耕地偏涝,其中有明水的地块就达1300多万亩。不仅如此,4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为3.2℃,比历年同期偏低2.7℃。由于大面积春涝和持续低温,黑龙江省大部分农区播期拖后7-10天。
少开会议“给春播让路” 3万农技人员下基层
面对严峻的春播形势,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减少或停开会议,集中全力抓春耕,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指导、研究政策措施,一切给春播“让路”。
于是,在今年的春播生产一线,除了辛勤劳作的农民,各级干部和3万名农业技术人员也在黑龙江省两亿多亩耕地上忙碌着。
“从水稻浸种、育苗开始,全市100多名农技人员就开始下乡指导农户,一直持续到现在。”黑龙江省富锦市农委主任焦长虹说,今年春涝特别严重,一些农民没有经验,技术人员就根据不同地块,指导农民选择合适品种和播期、防治病虫害,解决农民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刚刚从抚远县返回哈尔滨的黑龙江省农委副巡视员李世润对记者说:“从3月18日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就开始下乡,按作物、分区域成立技术指导组,包乡、包村、包户、包地块,为农民抗灾保种提供全程生产技术服务。”
科学散墒“拼抢农时” “铁牛当家”加快播种
面对历史罕见的春涝,进入3月后,黑龙江省便对6000多万亩旱田积雪地块进行活雪散墒。4月初开始挖沟顺水,强排1000多万亩农田的积水,加快地块除涝。
4月下旬,全省抢抓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按照岗地、平地、洼地土壤墒情适宜顺序,发挥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拉开了迟来的春播大幕。
“春播延迟,如何科学地抢回农时?现代化机械装备是最大优势。”黑龙江省农委生产处处长谢庆华告诉记者,全省58.6万台各类播种机全部投入春耕生产,大中小机械相结合“歇人不歇机”,日最高播种量超过1300万亩,把因气象条件不利耽误的时间生生地抢了回来。
针对播期拖后地块,黑龙江省采取催芽机播和育苗移栽技术,抢夺有效积温,加快进程。为增强玉米抗旱涝和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产,黑龙江省还推广玉米大垄双行模式栽培面积逾1000万亩。
在科学指导和大型机械装备带动下,黑龙江省春耕生产打了一个“漂亮仗”。据黑龙江省农委初步统计,大田播种5月25日结束,旱田播种面积超过1.6亿亩,玉米播种首次突破一亿亩。水稻插秧已接近尾声,截至27日插秧面积达5867万亩,占总面积的97.2%。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的如期播种,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完)
来源: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