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核效应”,是指一个核心项目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延伸出一条产业链,扩展成一片产业群,构筑起一处产业高地。三年前,对于友好区大多数人来说,蓝莓还是个新鲜事物。而如今,友好区万亩蓝莓基地已经远近闻名、家喻户晓,不仅获得了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农业科技园区也成功晋升为全市唯一一家省级行列,蓝莓种植的面积更是从最初的4500亩发展到目前的27000亩。
种植基地的扩大,引来众商家在友好做起了蓝莓文章。这些蓝莓全部落果后,经过精深加工,其产值可达到几十个亿。
那么,究竟是何种力量的推动,使该区蓝莓产业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产生了“聚核效应”呢?日前,记者来到了友好区一探究竟。
引导加规划:拓展蓝莓发展空间
蓝莓是该区2010年开始引入的,那时,大多数人对蓝莓都是一知半解,甚至蓝莓长什么样子都说不清。而如今,该区大多数老百姓说起蓝莓的食用价值来都能如数家珍。他们对蓝莓的知识全面掌握,无疑归功于该区的科学规划,技术指导。
发展蓝莓产业之初,该区专门成立了区蓝莓技术推广服务站,积极与五营九天公司和辽宁丹东天赐花卉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合作,邀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为职工群众讲解蓝莓种植技术,培养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在制定发展规划上,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局址周边的朝阳、中心两个林场施业区以及河东小区进行调研,确定了生产基地,编制了规划方案,并提出了三年内完成17000亩的种植任务,为蓝莓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加扶持:令蓝莓产业人底气十足
友好区有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该区蓝莓种植面积为4500亩,2012年为10000亩,而今年截至目前,蓝莓面积已达27000万亩,如今这一发展势头依然不减,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一点,蓝莓产业人的干劲十足,而这份干劲得益于该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出台的优惠政策。
该区积极创造有利政策环境,通过租、购、收等多种方式对不同性质的土地进行整合,对所有地块进行了土壤检测、调酸改土,实现了基地水、电、路、土“三通一符合”的要求,从而增强对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金的吸引力。截至去年,已有伊春大自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寒地蓝莓果业公司等企业落户基地。
内引加外联:延长蓝莓产业链条
资源优势为发展蓝莓产业提供了保障,那么如何发挥蓝莓产品用途广、产业链条长、适宜进行精深加工的比较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友好区下了一番真功夫,取得了实效。
在引进伊春大自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寒地蓝莓果业公司等企业完成1万亩蓝莓苗木定植的基础上,
今年,又招引三家企业落户友好,筛选整合了1.7万亩土地作为伊蓝公司、大庆泓洋公司蓝莓种植用地。伊蓝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种植蓝莓、蓝靛果等小浆果8000亩,并建设蓝莓科技产业园项目,规划采用德国贝尔技术建设6栋智能温室大棚,新建蓝莓博物馆和技术研发中心,打造集科技示范、采摘娱乐、滨水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园区;大庆泓洋公司定植6000亩;东北农业大学计划将“中国新农村建设基地”落户该区区,种植蓝靛果“忍冬”等小浆果3000亩,并进行小浆果科研开发。
与此同步进行的,是该区谋划建设了精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放大蓝莓的“核聚效应”。丰园森林食品公司投资建设了蓝莓酒堡,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蓝莓果酒等森林食品4900吨,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成功引进了秦皇岛市和嘉纽西兰酒庄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启动纽西兰蓝莓酒庄建设,采用世界先进酿造设备和工艺,酿制蓝莓红酒等系列产品,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年产蓝莓红酒15万瓶,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二期将建设蓝莓浓缩汁生产线、冷链物流等项目,形成蓝莓从育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随着企业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未来几年里将会形成万吨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可达80个亿。
在推进蓝莓产业发展的同时,该区注重蓝莓后续产业工程建设,以蓝莓种植为主的“三区一廊道”建设将于今年7月末全部完成。
下一步,友好区将继续引进蓝莓种植、蓝莓深加工等项目,健全蓝莓组培、种植采收、冷链物流、精深加工、销售物流网络,建立以生态游、休闲游为主题的蓝莓生态园区,并将蓝莓生态园与乳影岛景区划点成线,形成独具小兴安岭特色的旅游漂流景点。
一个以蓝莓为核心的高端产业集群正在友好区形成。
来源: 伊春市政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