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了黑木耳“买全国卖全国”的东宁如今又将目光聚集到了食用菌生产资料领域。通过举办东北三省食用菌生产资料物资展销会,东宁向外界传达出了明确的信息。7月8日,在占地面积达22000平方米的东宁食用菌生产资料交易大市场的室内、室外展区井然有序地排放着高压杀菌器食用菌清洗机、灭菌专用锅炉、装袋机、窝口机等品种丰富的展品。
尽管当天的最高温度达到了32度,让暴露在烈日下的人们恹恹的,但只要有菌农经过自家的展台,参展商们便如上足了发条一般向人夸起自家“种”出的“瓜”。
从展会主办方提供的参展企业名录可以看出,此次参加展会的食用菌生产资料的生产商、经销商可谓来自五湖自海,本地企业自不必说,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福建、江苏……众多的企业商家齐聚东宁,缘于食用菌生产资料市场巨大的潜力。这是——
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
用了十年的时间,东宁县将自己打造成全国黑木耳第一县,2012年东宁黑木耳生产规模达到15亿袋,干品总产量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产值达45亿元。随着黑木耳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催生了食用菌原辅材料的巨大市场。
栽培黑木耳都需要哪些原辅材料?仅从生产资料来说,就有锯末、麦麸、豆饼粉、菌种、石膏、菌袋、菌棒、喷灌设施、栽培晾晒物资10种,在生产过程中还需用到筛料机、灭菌锅、装袋机、窝口机、刺孔机等生产设备,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按目前东宁15亿袋的生产规模,其食用菌生产资料物资的市场需求在19亿元左右,而牡丹江市场大约有35亿元,黑龙江市场有57亿元,整个东北三省的市场份额近90亿元。此番东宁举办这个展销会,可谓目标明确,就是要——
延伸黑木耳产业链条
东宁黑木耳产业发展是一个不断细化产业分工的过程,菌农们已逐渐抛弃了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完成了从食用菌生产资料物资供应,到生产、加工、销售、研发各环节的社会化分工。
在东宁,每到黑木耳种植季节,菌农只要一个电话,不出半天所需的生产资料就会送到田间地头,支撑它的是遍布东宁的77家锯末加工经销企业,19家菌需商店和16家草帘编织厂,他们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到了东宁全县。但这些过于分散、规模偏小的加工经销企业,不仅不便于管理,也很难抵御域外企业的竞争。
面对着食用菌生产资料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如何才能延伸好这一产业链条,有识之士想到了“市场”对生产发展的牵动作用。说起建设市场,东宁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不仅保证了东宁县及周边地区黑木耳产销顺畅、农民的产品被全额收购,且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绝大部分和全国其他省份的相当一部分黑木耳,都经由东宁的黑木耳批发大市场流通集散、销往国内外各地终端市场。2012年,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交易量突破18万吨,占全国批发交易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市场,还有新建的雨润绥阳黑木耳物流城已打造成国内外最大的黑木耳交易平台和集散中心,成为拉动全国黑木耳产业发展的超级龙头。
“既然我们的黑木耳实现‘买全国卖全国’,为什么我们的食用菌生产资料物资不可以买全国、卖东北三省呢?”这一计划被迅速实施,全国首家黑木耳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应运而生,于是在盛夏七月,东宁向全国食用菌菌需物资生产、经销商们发出了邀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办展会为市场运营造势
在此次展销会上,参展的食用菌菌需物资共有16大类、1000多个品种、展品多达5万件,为此主办方辟建了66个大型展厅、260个标准展位才装下了所有展品。工作人员告之,前来参展的生产商和经销商在展会结束后大部分将留下来常年在大市场经销。
在取得预期效果的同时,东宁人也认识到,这个市场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宣传、培养、对接的过程。“我们东宁有能力成功地建设一个面向全国的绥阳黑木耳产品批发大市场,我们还没有能力建设一个面向东三省的木耳生产资料市场吗?”谈起市场的未来,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栽培黑木耳实现了富农,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意在强县,东宁的黑木耳就是要走出一条生态、安全、高端,全产业链条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独具东宁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在第一产业基地生产方面,不断推出高新技术,实现集约经营,继续引领全国;在第二产业方面,向菌种、锯末子等所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延伸,向打眼机、灌装机、环保锅炉等木耳机械生产设备的生产延伸;黑木耳成品的加工向高端产品延伸,往废弃菌袋回收加工利用延伸,生产活性炭、有机肥、再生塑料,开展生物质发电。
总体看来,食用菌生产资料交易大市场的运营只是东宁延伸黑木耳产业链条向前迈出的第一步,做好市场培育,促成食用菌生产资料企业落地才是最终目标。展销会举办期间,恰逢一位尚志投资者出资1500万元的菌种厂开工建设,投资人车斌告诉记者,因为东宁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这里技术最精、辐射范围最广,还有浓厚的产业文化,他希冀着在这里干出一番大事业。
来源: 牡丹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