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产业后发优势大


时间:2013-08-05





  小兴安岭绵延起伏,黑龙江水逶迤东去,青山秀水间的黑河,宛若天鹅项下的一颗多彩明珠,镶嵌在北国边陲,熠熠生辉。这里天蓝水碧、沃野万里,这里山川壮美、藏金埋银,这里林海莽莽、绿野茵茵,这里麦浪起伏、豆海摇铃,这里两国一城、景观独特。正是由于黑河富集的资源、独特的区位,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黑河产业后发优势日益彰显,培育植财生金的宝地,建设“一都三地”魅力黑河,吸引了和正在吸引着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纷纷北上创业兴业。

  黑河的产业后发优势,来自富饶的矿产资源。这里被誉为“地质摇篮、矿产之乡”,是中外客商投资矿业产业的理想选择。黑河地质构造属大兴安岭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东侧,成矿条件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黑河已经发现矿藏95种,探明储量与资源量的矿种37种,分别占全国的54%和24%,潜在经济价值3万亿元以上。铜、银、钨、沸石等16种矿产储量位居黑龙江省之首,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前景远大。

  黑河的产业后发优势,来自丰沛的水利资源和丰裕的风能资源。这里河流潺潺,旷野流风,是中外客商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最佳基地。黑河10公里以上的河流621条,水能蕴藏量1575万千瓦,年均风速6~9米/秒,风能蕴藏量30万千瓦,水电和风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黑河有天然水面96万亩,湿地805万亩,水中生长的冷水鱼类丰富,水产养殖与精深加工业前景诱人。目前,我市推进的北方寒地冷水养殖示范带和基地已经由爱辉区延伸到逊克县、孙吴县和嫩江县。依托黑河的寒冷资源,红河谷汽车测试中心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寒地试车场。依托水能资源,黑河、逊克建成西沟、乌宋岗等水电企业。

  黑河的产业后发优势,来自肥沃的土地资源。这里田畴交错,生态良好,隶属世界三大黑土带,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嫩江县被誉为“中国大豆之乡”,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天堂。黑河有耕地2888.62万亩,农村人均耕地18亩,年均产粮350万吨左右,盛产小麦、大豆、薯类、甜菜、亚麻、油菜等作物,粮食、蔬菜和经济作物精深加工业、生物能源业发展前景无限。

  黑河的产业后发优势,来自丰富的林木资源。这里山林莽莽,林草丰茂,营造着黑河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林产品加工产业的基地。黑河是全省三大林区之一,有林地4905万亩,森林覆被率47.6%,林间生长着数千种寒温带植物,繁衍着257种野生动物,特色动植物养殖、种植及精深加工业、北药种植及精深加工业、山产品采集及精深加工业、绿色食品生产及精深加工业前景远大,孙吴县引种的大果沙棘已经形成产业链。黑河有天然草原1479万亩,畜牧养殖及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前景广阔。

  黑河的产业后发优势,来自独特的旅游资源。这里火山风光、跨国之旅,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宝地。黑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正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环保模范城。有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打开的火山教科书”。城市濒临世界第八大河黑龙江,是世界最长的界河。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望,被誉为“中俄之窗、欧亚之门”。

  黑河丰富的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黑河围绕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战略部署,科学确立黑河在全省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推进“五大行动区”建设,使黑河发展与全省重大战略紧密对接,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定,全力推进北方寒地现代农业建设,全力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全力推进边贸旅游明星城建设。黑河的产业开发拥有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尽心竭力为中外商贾投资黑河、创业黑河、兴业黑河构建洼地热土。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嫩江多宝山铜多金属矿、爱辉区云计算中心、逊克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北安上海电气设备制造二期、爱辉区小江生物制药、合作区龙江化工新增10万吨电石、嫩江燕麦加工、五大连池东谕矿泉饮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投产或加快推进,展示了黑河发育产业的雄厚优势。其中,多宝山铜多金属矿为东北地区最大铜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为全省第二大铁矿。2012年,黑河矿业产值39亿元,税收4.86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50%和31.4%。

  日前,黑河与深圳缔结友好城市,“南深北黑”紧密握手。深圳市一位主要领导这样评价黑河:作为对俄开放前沿和东北亚经济圈区域核心,具有区位独特、资源丰富、生态优越三大优势,愿与黑河合作共赢。这一观点代表了经济发达地区对黑河的认知和意愿。

  黑河正在释放优势潜能加快发展,资源富饶、襟怀开阔的黑河等你来!

来源: 黑河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