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生活、工作在市区内的市民来说,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或许渐成记忆。其实,如今的哈尔滨,一片片新兴园区内,产业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上半年,全市开(复)工建设804个产业项目,实际投入资金487.5亿元;同时,678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哈尔滨。这些项目,正在构建冰城现代产业体系骨架,为哈尔滨发展积攒后劲。
万达风向标指向的投资热土
万达当家人王健林在业界的举动,常被认为是中国投资风向标。今年1月,当总投资2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正式签约入驻松北区时,许多人相信,哈尔滨又一轮建设热潮已经来了。
投资者的触觉是最灵敏的。“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已被确定为哈尔滨市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万众一心抓产业、集合民智上项目的新导向,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引进资金、扩张存量、科技引领、强力推进的产业建设新格局,也形成强大磁力,前所未有地吸引着众多项目的到来。
春天里,和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一起开工的产业项目达640个,数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接下来的夏天,哈尔滨的气温恒定在“舒适”,项目建设的温度却在不断提高。到6月底,804个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开工率达86.3%。
在大项目纷纷落户哈尔滨的同时,我市各职能部门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科学布局下的“招商”到“择商”
上半年产业项目建设势头迅猛,下半年如何乘势而上?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我市将严格按照建设时序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8月,将再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进一步落实推进责任,力促项目早开工。
“‘招商’将逐步向‘选商择商’转变。哈尔滨的大项目正在按照产业布局的全盘规划调控落子”,市发改委负责人说,对项目前期的评估和论证,将围绕产业布局规划展开,同时注重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严格管理、保障到位。我市将对项目建设投资、建设周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进行严格管理。加快办理土地指标及土地招拍挂手续,在土地存量管理、增量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批速度上下功夫,切实保障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各部门项目涉及的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统筹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确保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需要。
我市还将加快项目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集聚。随着项目的科学规划,以往注重经济发展的“开发区模式”将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新城模式”转变。“产城融合”不仅要成为园区项目建设的新目标,还将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产城融合”建设,破解资金、管理体制方面的难题。
随着一个又一个具体项目的生成落地和建成投产,哈尔滨的现代产业体系骨架正在加紧构建,为今后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 哈尔滨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