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牡丹江市政协调研组就全市蚕业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他们深入柞蚕养殖一线,掌握了柞蚕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去年全市规模达到3500把,产值达7000万元,牡丹江养蚕规模连续十多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幅度,科技创新能力和产量居全省首位,已成为我省蚕业生产和科研中心。
据介绍,牡丹江市养蚕业经营规模占黑龙江省的三分之一。在可开发利用的15万公顷柞树林中,目前实际利用面积仅占7%,该产业的增收潜力极大。为使更多农民依靠养蚕致富,今年春季农业部门引进了柞蚕新品种,并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全面推广了养蚕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牡丹江市森林资源丰富,养蚕潜力广阔。据了解,柞蚕业不占耕地、不争农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投入产出比约为1:6,且柞蚕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生命力巨大。牡丹江市从1958年开始放养柞蚕,全国最早。
阳明区五林镇是牡丹江市放养柞蚕较早、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在市商务局、市蚕蜂技术指导站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市政协委员们换乘拖拉机,深入该镇姚亮村山间蚕场实地踏查。调研组成员向养蚕农户详细询问了柞蚕生产周期、养殖效益,并集中了解了生产、经营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调研中,市政协委员们注意到,近年来,牡丹江市对蚕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目前已支持发展资金近400万元。
宁安市蚕业生产从产量、质量和面积上均为黑龙江省之首。近年来,宁安市本着“发展养蚕、生态先行”的原则,根据无公害蚕业的要求,努力打造生态化、无公害化的绿色蚕业。宁安市把自然生态良好,无任何污染物、污染源的区域定为无公害柞蚕生产基地,引进无公害的柞蚕种,科学掌握害虫生活习性和建立自控机制及人工防治方法,杜绝和减少柞蚕天敌的危害,不使用各种防病药剂和杀虫剂。使得养蚕业的质量全省领先,全国出名。
来源: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