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企业绿博会共签约项目46个总额2.14亿元


时间:2013-10-08





  大庆日报讯 9月27日,黑龙江首届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闭幕,在为期5天的展会中,大庆绿色食品闻“机”起舞,共签约项目46个,合同签约额1480万元,意向性合同金额19700万元,现场交易额193万元,以上总额约2.14亿元。本届“绿博会”上,大庆参展食品中拥有“三品”(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标识的食品就有17个,占参展食品总数的三分之一。

  大庆展区内一款精致的玉米水饺引来大家争相品尝,几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个小小的水饺,竟能让这么多人热捧,奥秘何在?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建邦说,产品质量过得硬,才能在市场叫得响,这是大庆绿色食品成为“抢手货”的原因。

  在大庆展区,来自伊春的林宏志手里拿着两大罐高钙茶说:“第一次尝到这种茶,口感不错,如果条件合适就把它引进到我们那去。”

  高钙茶是我市东升果蔬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展品,产品负责人程利说,高钙茶由养心菜制作而成,含钙量是牛奶的三倍,但养心菜十分“娇气”,对水土条件要求极高,大庆土质肥沃,正适宜养心菜生长。

  市农委绿色食品开发办公室主任闻爱民说,生产绿色食品,我市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然条件,水质、土壤、有效积温等条件都适宜农作物生长。

  以肇源为例,全县处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年有效积温达2900℃-3100℃,无霜期可达165天,境内土壤以黑钙土、草甸土为主,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含量在3%左右,肥沃的土质、适宜的气温、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品质优良的肇源水稻。

  展会上,“肇源大米”十分抢眼,不少人都是奔它来的。哈尔滨市民邱晓一下子就买了6袋。他说,早就听说肇源大米质量好,正好这次展会有,多买点回去给家人尝尝。目前,肇源生产的大米已经拥有了地理标识。能够以地名命名产品,使“肇源大米”跻身到“大米贵族”的行列。

  先天条件保证原料品质,而严格的加工过程,则为生产食品质量上了一道“安全阀”。程利告诉记者,国家对于绿色食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要求非常严格,对采用何种品质的原料、添加剂的种类等都有严格规定。

  优质的原料、规范的标准、一流的品,让大庆绿色食品在“绿博会”上大放异彩。

来源: 大庆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