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工业园区是按照省委书记王宪魁关于“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战略思想,于201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之一。自园区建设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党政主要领导更是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确定园区发展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发展目标和服务环境等重大问题,经常到园区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园区发展用地和建设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仅仅过去26个月,铁力工业园区就凸显“五大效应”。
筑凤巢 强基础 放大平台效应
数字无声,却蕴有新意。从立项审批到现在,铁力工业园区现在开复工的项目已有23个,总投资55亿元,近期又签约了森林食品精深加工、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白酒酿造等项目。截至目前,已有钢管加工、水稻插秧机组装、实木家具、高速快速列车制动盘等7个项目开始投试产,预计年底将有15个项目可投试产。
在省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铁力市自我加压,全力攻坚,以“5+2”、“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缓建办公大楼、压缩其它支出、积极对上争取、市场化运作等措施,把可支配财力优先倾斜,累计筹资2亿元,相继建设了园区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园区已有2平方公里实现了“七通一平”,今年还将扩建1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报批和征收土地。省交通厅支持建设的园区与哈伊高速公路5.75公里的连接线工程,10月10日可全面竣工通车。这些工程完工后,铁力工业园区将成为省内功能最完善的园区之一。
作为最初以“矿产精深加工”为主要定位的园区,在规划之初,园区主要围绕钼产品加工生产上配套项目。但按规划设计,此类项目得明年底才能具备条件,如果“等米下锅”,三年内园区只能停滞不前。基于这种状况,他们本着“一专多能”的原则,确定了“以钼为主,提高多项产业承载功能”的思路,在一期规划区内除了发展矿产精深加工业外,还规划了有机食品加工、现代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产等三个板块,通过多元推进、错位发展,为园区的前期发展赢得主动。同时,为使园区成为既有工业作为骨骼,又有服务业作为血脉的“产业新城”,铁力市积极强化园区服务配套建设,全力满足企业及其员工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产业新城规划总占地面积5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居住、办公、商业3个功能区,力争3年形成雏形。居住区一期工程已于7月8日开工,计划建设回迁楼6万平方米,预计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为避免低水平建设和短期行为,铁力市对项目入园严把“五关”。一是环境关,凡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不管投资额多大、利税多高,一律不准入园;二是投资关,原则上入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亿元,即使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比例大和对地方产业拉动力强的项目,投资标准也不得低于5000万元。投资2亿元以下的项目两年之内必须完成投资;三是用地关,入园项目投资强度每平方米不能低于2500元;建筑容积率必须符合省级工业园区的用地标准;四是效益关,入园项目必须有较好的税收,或者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新的“集佳牧业”建成后,可带动本市和周边地区2万户发展养殖业,新的“玉双食品”建成后,可带动本市和周边地区近千户发展特色种植业;五是科技关,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目前,园区引进项目中,有2个项目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力争3年内打造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用6至8年时间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行列。
诚招商 重实效 放大能人效应
铁力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奔走在招商一线。从2012年正月初三开始,他们就分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累计开展招商推介活动27次,目前,投资已经突破30亿元。
铁力市高度重视以商招商,借助“能人”效应吸引投资者到这里创业发展。铁力市领导常说一句话:“抓耗子得用猫。”他们认为企业经营者最知道企业需求,对当地投资环境感受最深刻,对当地发展环境最有评价权,所以也是最适合去招商。2012年至今,铁力市先后把13名企业家聘为市政府招商顾问,这些企业家在外出推销产品、旅游、探亲访友时,都把招商引资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千方百计联系项目,有效地提高了招商对接成功率。投资10亿元的高速快速列车制动盘、投资5亿元的新型外墙保温装饰材料、投资7亿元的石头纸及其制品加工等一批项目相继通过招商顾问的牵线搭桥在园区安家扎根。2012年至今,铁力市共引进以商招商项目7个,占总项目数的30%。
铁力市向所属的7个乡镇和3个经济综合部门分别下达了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任务的,在提拔使用、?先选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无所作为的要求主动请求辞去现职,激发了乡镇、部门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同时,还在各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电视、网络发布倡议书,号召市民及在外返乡人员,为家乡招商引资,回家乡投资兴业,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
引高端 育关联 放大链条效应
为促进企业共同打造新品牌,对同质同类企业形成吸引、带动、聚集、放大作用,铁力市按照“引进高端、培育关联、延伸下游”的模式,结合项目来源、特性、类别、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生成关系,有针对性地推进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为重点的产业招商。
以华泰新材料产业园为例,泰岳矿业投资1.8亿元的超微细重钙粉体项目,达产后年产超微细重钙粉体3万吨。该项目落户后,又引入了下游产品黑龙江晟泰投资3.5亿元的石头纸项目,该项目达产后年可产环保纸等五类石头纸4万吨。泰岳矿业又与长春造纸机械公司洽谈,把合作投资2亿元的造纸机械加工项目引入园区。同时,他们还围绕延长所有在建项目产业链,积极洽谈引进了石头纸制品、园区产品包装、金属铸件加工等多个上下游等配套产业项目。
目前,铁力工业园区内已有两个小产业园基本形成,一个小产业园正在积极谋划。韩国高科技产业园主要根据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承接韩国高新技术转化应用项目。目前已落实的有三角翼动力飞机、管口喷雾器、轻质闭孔发泡板以及玉米摆栽机等4个项目。华泰新材料产业园,主要是由超微细重钙粉体产业链延伸而形成的产业园。目前已落实的项目有超微细重钙粉体、石头纸及其制品和造纸机械等4个项目。钼金属制品产业园,主要是为中铁资源集团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钼的精深加工打造平台,争取让符合环保要求的钼粉、钼锭、钼拉丝棒、钼异形件、钼电极、钼板坯等钼金属制品项目到园区发展。
挖潜能 壮实力 放大后发效应
老字号是家底,原字号是富矿,新字号是希望,民字号是主体。围绕提升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和民字号,铁力市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嫁接改造,激活存量,做大增量,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规模化。
改制后的葵花药业伊春分公司、蓝天制药、宏远水泥、哈轴铁力分公司等企业,优势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其中,葵花药业伊春分公司通过了国家GMP认证,2012年生产各类中成药251吨,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上缴税金1960万元。哈轴集团铁力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运行态势良好,今年计划生产轴承任务1500万套,预计年销售收入可突破2.4亿元。
以加工地产绿色食品原料为主的九河泉米业、集佳牧业、玉双速冻食品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拉长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其中,九河泉米业公司年可加工水稻 30万吨、稻壳碳棒1万吨、米糠油0.5万吨,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带动农户5100户,利税700万元。集佳牧业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投资1.3亿元在工业园区新建厂房38001平方米,项目达产后,公司可日屠宰肉鸡10万只,年分割鸡肉7.145万吨,年屠宰肉鸡3000万只,年加工全价饲料15万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5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个。现在,铁力市民营经济已经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草根”而“丛林”的转变,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抓服务 优环境 放大洼地效应
铁力市始终坚持站在投资者角度考虑问题,不求短期招商“成效”,追求企业落地后长远发展,走互利共赢良性发展之路。
一方面,始终坚持把“让投资者赚钱”放在首位,通过帮投资者算清“三笔账”,来确定项目是否适合在铁力发展。算成本账,大到投入、产出、效益,小到运费、水电费、人工费等,为其分析利弊得失,让投资者自己选择;算市场账,该市在与营口宝山涂料公司洽谈外墙保温板项目时,通过与其他地区对比区位和交通优势,证明了若在铁力建厂,其产品销售半径大、市场空间广,可辐射伊春、绥化、鹤岗、佳木斯、哈尔滨等地,最终吸引企业成功落户;算节约账,为促成黑龙江泰岳矿业与长春造纸机械公司合作,该市建议双方合署办公,共用库房,统一核算,资源共享,可节省大笔资金,实现双赢,通过帮助企业算这笔节约账,促使总投资2亿元的造纸机械项目谈成。
另一方面,始终坚持“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作出了“为投资者挡风遮雨,让落地企业尽享阳光”和“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也不让企业一事为难”的承诺,坚定不移将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对到铁力投资的客商,给予“一家人”般亲情关怀,项目洽谈期间食宿一律由政府经合部门统一安排,有重大贡献的企业家在租房、买房方面,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同时,园区管委会、工信、经合等部门负责人在重大节日时主动陪家在外地的投资商过节。为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限,实行了“一表制”告知和问卷式服务,将办理所有审批手续需要企业提供的要件列在一张表上,一次性告知;企业将需要提供的服务填到表上,能协调办理的事项均由园区管委会代办,园区难办的由政府领导出面协调,节省了企业很大精力。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新办了2家小额贷款公司,先后举办了4次银企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协调金融单位为全市产业项目发放贷款金额16.3亿元,同比增长12.8%。采取发放“行风监督证”的方式,授予投资者“一本证”直通车特权,让他们对经济发展环境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直接向市长或“环境办”反映,提高了他们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通过这些投资者的宣传,今年以来,铁力工业园区已接待前来考察投资者近百人次,这块“磁铁”的吸力效应愈发明显。
在铁力工业园区的拉动下,2012年至今,该市新建、续建、技改项目共 36个,计划总投资70.1亿元,已完成投资52.6亿元。在产业项目的助推下,今年上半年,铁力市市属生产总值实现15.9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14亿元,同比增长25.7%;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82%。
来源: 伊春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