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高新区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周建越    时间:2016-06-08





  6年前,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刚规划出的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还是一片荒芜。几年后,这片占地130平方公里,东临太阳岛、南傍松花江、西接机场路、北衔大学城的区域已成为高新、高端、高知汇聚的科技高地,被誉为“中国北方智谷”。


  科技要素集聚


  不久前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再传捷报,两大世界顶级科技项目正式落地。一个项目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建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这个占地约43个足球场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重点项目,是我国展开太空实验的重要依托,也是东北地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另一个项目是卫星通信激光终端制造项目。该项目依托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晶、谭立英团队进行的星地激光链路通信试验,使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个航天高技术尖端领域跃居世界前列。


  两大含金量极高的科技项目最初被全国多市县争邀落地,最终进驻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得益于这里具备适合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环境。谭立英说:“选择留在这里,是园区2个在建的国家级科研实验中心与公司直接相配套,以及诸多部件与工艺配套的中小企业。另外,还有足够适宜的生产与发展空间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主体技术力量的支撑。”


  此外,在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内,微小型航天器总装基地、空间光通信研发中心、光产业研发中心、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玻璃钢研究院、703所、哈焊所、兽研所等科研机构集聚,这是一片科技要素繁衍的沃土!


  科技创新城为什么能吸引这些身处科技前沿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项目主管王林表示,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需要人、财、物的配合。其中“人”的要素,高校与科研机构都有,而“财”与“物”体现的是资金与生产空间,科技创新城恰好满足了这些条件。


  高校与科研院所匮乏的是中试场地与生产空间。“哈尔滨工业大学很多项目以前会碰到场地不足的问题,而拓展生产空间又不现实。”王林说,捉襟见肘的空间直接影响成果产业化进程,科技创新城提供的优惠甚至免费的生产空间解决了科研人员的痛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师张庆春于2011年成立哈尔滨同和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用于加工KDP晶体的精密机床。因没有足够的生产空间,该公司生产断断续续,年产能不到2台。2013年入驻科技创新城后,张庆春很快拥有了8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两年时间里,该公司年产能已增至10台套,合同额达上千万元。“下一步我们准备进一步拓展业务,开发齿轮面测量机等多个新产品。”张庆春说。


  科研成果落地


  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里的创业咖啡馆,每月定期举行创业项目集中路演,很多投资人来此考察,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


  小小的咖啡馆只是科技创新城的一个缩影,这里随时都有科研成果转化对接的机会。其中,科技创新城里的哈尔滨高新区育成中心聚集了12个各类型的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具备完善的政策咨询、法律、财务等服务体系,科技成果产业化所需的一应俱全。


  哈尔滨高新区育成中心副主任徐杰介绍,很多科研成果持有者除技术成果外什么都没有,在育成中心他只需拿出科研成果创业商业计划书,工商登记等其他事情都可以交给他们做。一旦科技项目入孵,专业人士会与创业者一起,对项目经营团队架构、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进行深层次的“手把手”辅导。过了孵化期的企业,如果缺乏资金,就地可进入加速器。


  哈尔滨高新区育成中心还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优质中试及产品生产线小批量生产空间。每栋楼分层设办公区、标准厂房,并配备独立的水电气设施,企业入驻即可生产。


  传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电动汽车移动中无线供电技术,该技术是在地下埋设供电导轨,通过磁场的非接触式将电能传递给地面行驶的汽车。“这项技术一旦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该公司负责人朱春波说,“我们的研发团队在电动汽车及无线电能传输领域钻研近20年,现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育成中心的扶持下,企业获得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已为我们投了2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


  为支持众多初创型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哈尔滨高新区出台了13项金融扶持政策,并与多家资深创投机构合作成立了6只总规模近2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产业环境优良


  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打造的产学研集聚基础,让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放大产业集聚优势,同时也完善了产业环境。


  主干成果项目吸引配套产业陆续进驻;产业氛围和城市功能相互促进,为科技创新城繁荣吸引来关键要素、人才;多元要素积累让产学研以及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资源嫁接成为可能,科技创新城的产业化效率也一步步提升……随着产业环境逐步实现良性循环,科技创新城成为涵盖从科研到生产全链条的一体化产业园区。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北京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合作成立钛产业技术研究院。航天三院拥有亚洲最大的钛合金生产基地,在科技创新城投资16亿元成立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并建立生产基地,而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钛合金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双方在钛产品市场领域将进一步合作,打造出高端的钛产业基地。


  “我们要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重点打造蓝宝石、金属钛和石墨三条新材料产业链;做强北斗导航、网络信息安全、敏感元器件、无线通讯四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提升光电技术装备、特种激光装备、电气设备、机器人、燃气轮机五个高端装备产业园。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让企业之‘树’、产业之‘林’枝繁叶茂,以新业态、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哈尔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四川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