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路局:提升服务品质 开创物流格局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16-07-08





  哈尔滨铁路局运营线路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辖区内满洲里口岸和绥芬河口岸,分别与俄罗斯后贝加尔铁路、远东铁路接轨,业务涵盖境内外客运服务,全品类、全过程的国内、国际物流服务,年货物发送量近2亿吨,年旅客发送量超1亿人。


  去年6月份以来,哈铁局对区域内铁路货物快运品牌进行整合,打造“东北货物快运”品牌,连通了东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形成入关、抵港、出国的东北货物快运网络,发挥出铁路安全便捷、低成本、全天候、绿色环保的优势,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提供运输服务保障。


  东北货物快运开行以来,哈铁局不断优化列车开行方案,从内蒙古东部以及黑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开往长春、沈阳、大连等方向10趟“点对点”货物快运列车,采取每日固定车次、固定编组、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固定停站的客车化模式开行,最高运行时速120公里,具有安全快捷、装载量大、运费较低、不受天气影响等优势特点。铁路部门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叉车托盘、箱笼等装载机具和送货上门等便利服务。哈尔滨与周水子间的运行时间也由原3至4天,缩短为17个小时。


  东北货物快运分为零散货物快运和批量零散货物快运(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运输的货物除外)。零散货物快运适用于重量不足30吨且体积不足60立方米的货物。批量零散货物快运适用于每一批托运重量在60吨或体积120立方米以上的152类小运量百货类货物,按整车组织装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单批重量在30吨或体积在60立方米及以上的货物,亦可比照批量零散货物快运办理。


  东北货物快运可向客户提供“门到门、门到站、站到门、站到站”运输服务,提供“一口价”报价,按实际重量计费,货物“购票上车”即可完成货物承运业务,真正实现随到随走。铁路部门在政府指导价的框架内,定期调整货物快运价格,与物流市场价格对接。客户可采取拨打95306客服电话、拨打各营业网点电话、登录95306网站、到就近营业网点直接办理,或由铁路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5种方式办理业务。东北货物快运开行以来在优化社会物流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哈铁局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绥芬河、满洲里铁路口岸,努力构建连接亚欧的跨国物流通道,目前已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向东经绥芬河进入俄罗斯,经东方港下海抵达中国南方和亚洲各国的“哈绥亚”通道,向西经满洲里进入俄罗斯、欧洲各国的“哈俄欧”通道。目前,经哈铁局铁路口岸的中欧班列吸引了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庆地区出口货物及欧洲回程汽车零部件、航空零部件、机械产品、化工产品等货源。去年6月13日开通了双向哈尔滨至德国汉堡“哈欧”班列。去年8月份,“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东方港—韩国釜山”中亚班列上线试运,今年3月末,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已正式启运。


  哈铁局围绕黑龙江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客运运输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今年5月15日,全国铁路实行新列车运行图,哈铁局增开旅客列车16对,旅客列车总数增至226对,其中,直通列车68.5对,动车组列车60对。


  新图实施后,哈铁局新增开牡丹江—石家庄、海拉尔—锦州、伊春—大连北、哈尔滨西—郑州东5对直通列车,延长齐齐哈尔—乌鲁木齐南、哈尔滨—福州、海拉尔—成都3对直通列车开行区段,新增开、提档升级以及优化运行区段的旅客列车,进一步满足了广大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哈齐高铁动车组列车由31对增加到34对,动车组列车开行密度进一步增加,实现了间隔10~50分钟开行一趟公交化运行,哈齐间各站实现交错停车,停站控制在3站之内,增强了动车组快捷性、便利性。哈齐高铁新图还增加了4对周末高峰线,节假日期间运输能力比日常将增加30%以上。


  哈铁局不断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提供互联网、手机、电话、车站窗口、代售点、自动售票机多种售票方式,推行链接式重点服务,对重点旅客进站、上车、出站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老弱病残孕”等旅客出行难问题。整合较大车站服务资源,今年4月份起在21个主要车站同步推行“哈铁畅行卡”,服务范围包括代购车票、汽车进站、贵宾室租赁以及客运引导服务等业务,为高端旅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哈铁局坚持“火车向着景区开”,向伊春、漠河、亚布力、牡丹江、五大连池、黑河等旅游城市加开列车,吸引游客到省内旅游城市和景区旅游。开发定制化旅游产品,在省内著名景区开行“龙江之星”旅游观光列车,根据游客需要在景区随开随停,方便游客尽情游历龙江大湿地、大森林、大口岸等秀美风光,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助推黑龙江旅游经济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