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技体系成产业发展强力支撑


时间:2012-06-19





  资金扶持 改革到位

 每年市里给2万元的办公经费,乡镇给1.5万元的奖励资金和补助资金,村里还给1200元的误工补贴——如今在肇东市,活跃在乡村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个个心里有奔头、工作有劲头;从春种到秋收,始终跟着农民走,主动送科技、送服务到田间地头、到生产一线。这种变化源自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带来的活力。

 2008年,伴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我省全面开展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2009年农业部、财政部确定我省36个县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示范县,2011年为38个,每县投入100万元,在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同时,也调动了地方政府投资农技工作的积极性。据统计,全省2009年地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配套资金达到8000万元以上,2010年达到1亿元以上。

  目前,全省100个农业县(市、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务,75个县(市、区)独立设置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县农业主管部门向乡镇的派出机构,三权在县。改革后全省现有农业推广机构总计2079个,实有人数1030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604人。

 制度建设 体系一新

 改革后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人管了,有事干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焕然一新。

 在改革过程中,我省坚持把用制度选人、用制度管人与管事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机制,一个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涉农企业、民营资本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呈现在人们面前。

  为进一步延伸农技体系,实现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零公里”覆盖,全省各级各地农技推广站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寻找适应新形势的农技推广新模式。依安县组建了全省第一个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实现了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套设备、一处服务场所、一套专家服务系统“五个一”的标准。庆安县和萝北县通过县人大核准,分别按照耕地总面积每亩提取0.2元和0.1元推广费,较好地缓解了农技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

 创新机制 提升服务

  为提高农民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新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积极创新推广机制,建立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机制、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机制、农业科技合作社机制、技企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机制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接机制,在全省建设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创新了推广模式。

  如今,在我省的每个县,都至少有10个重点打造的院县共建、场县共建的农业示范基地。新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后,改进了服务方式,优化了服务方法,不仅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而且还通过五大门类的培训,为乡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科技队伍。

  近年来,我省农业科技培训实施了“五大培训工程”,即科技示范户培训工程、科技明白人培训工程、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和田间博览等形式,带动农民共同学科技、用科技;全省每年培训农村科技明白人1.8万人;在全省开办了38所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培训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学习农技知识的积极性。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