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19日讯2012年,我省医改重大培训项目考核和医改信息报送排名全国首位,“帮扶农村卫生先锋行动”荣获2012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医改新举措。
去年我省医改指标顺利完成,省卫生厅牵头的34项医改任务完成26项、占76.5%,其中新农合报销达标县市区比例、8类大病报销县市区比例、实现“一卡通”县市区比例、宫颈癌检查完成率、乳腺癌检查完成率等5项指标排名全国第一。这是记者从19日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的。
医改指标顺利完成。2012年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3%,人均筹资290元,筹资总额近42亿元,统筹地区政策性补偿比例达到了75%以上,100%的县市区实现了县域内异地就医“一卡通”,积极推进了20类重大疾病保障试点。9050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级医疗机构采购基本药物总额10亿元,其中基层医疗机构采购金额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0倍。22222名乡镇卫生院人员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中央和省财政筹资1亿元化解乡镇卫生院债务。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25元,在全国首家实行公共卫生经费按项目分解。社区全科医生试点签约服务19.3万户,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和和黑河市创建了6个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中心。绥化海伦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模式在全国推广。
卫生资源总量壮大。2012年,国家共下达我省各类卫生资金14.25亿元、省级配套5.35亿元,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完成了6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9个市级急救中心、64个县级区域医疗中心、6个市级儿童专科医院、65个乡镇卫生院和59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为壮大和提升我省优质卫生资源产生了巨大推力。当年全省地方卫生部门基本建设规模达到15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76亿元。近三年来,通过控制大医院规模扩张、扶持发展县医院、新农合政策杠杆调控以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我省传统的医疗资源利用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去年1~12月,全省医疗机构门诊总量达到了1.3亿人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利用率的不断提升,使群众就医流向日趋合理,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重大事件应对有力,疾病防控成效显著。2012年,面对突如其来的“3.23”伤害医务人员、影响恶劣的“4.15”问题胶囊以及煤气爆炸、煤矿透水、重大交通事故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市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特别是在救治“最美教师”张丽莉过程中,省卫生厅协调组织了9批68人次的国家级专家为张丽莉进行了16次联合会诊、4次手术。2012年,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11383例、死亡296例,同比分别下降3.7%和3.2%,传染病网络直报综合质量居全国首位。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扎实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哈医大一院神经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眼科、临床护理,哈医大二院普通外科、眼科、皮肤科8个专科获2012年度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新组建省级医疗质控中心58个,大力推进238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集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完成食品企业标准备案1223个,制定地方标准2项,对全省119家餐饮具消毒单位开展了专项整治。
教育科研协同发展,中医药优势得以巩固。建立了哈医大一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二院和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3个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全年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956人。2012年末,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14.2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10%。中医中药在公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中被广泛应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25%以上。全部中药饮片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了基本药物政策补偿范围,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了20种中医临床路径。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