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10日,驻足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仰望北京“久违”的蓝天,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这样的好天能多一些吗”的感叹,引起了我省代表的广泛共鸣。“树立生态自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让‘大美龙江’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差异化评价考核生态地区
不唯GDP论英雄
“建设美丽中国、‘大美龙江’不只是为解决眼下的‘呼吸之痛’,而是要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单增庆代表说,黑龙江拥有大湿地、大森林、大湖泊、大草原、大界江、大冰雪等独特生态资源,在国际国内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约束的情况下,我省良好的生态潜力日益彰显,为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
“以大兴安岭为例,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亿元,但当年创造的生态价值保守测算就达1940亿元,是地区生产总值的13倍、国家天保工程当年投入的92倍,生态贡献远远高于经济价值。”单增庆说,建议国家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对生态型地区实施差异化评价考核,科学考量生态型地区的发展贡献,而不仅仅是看GDP一个标准。
力戒“缘木求鱼”“竭泽而渔”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离开经济发展抓环保是‘缘木求鱼’,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有代表如是说。
对此,高环代表的观点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伊春要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破解当前阻碍林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打破‘政企合一’管理体制,探索出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应大力支持林区解决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高环说,“为了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许多破坏森林、污染环境的重大项目都被我们主动拒之门外,在发展上做出了较大牺牲,国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殊因素,支持生态优良、资源富集的伊春建立绿色发展示范区。”
伊春的独特魅力在于“既是森林中的城市,又是城市中的森林”,国家应以开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式,支持建设“伊春国际森林生态旅游区”,真正做到“南有三亚,北有伊春”,推动黑龙江旅游向国际化、高端化方向突破。
政策给力保生态
司法重拳治污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我省代表的强烈共识。
“国家应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型发展。”单增庆说,作为生态大省,大小兴安岭有3亿多亩林地,是保障东北、华北乃至东北亚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生态效益是不算经济总量的,既没有税收,也没有就业,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一定的牺牲。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天保工程”的投入力度,设立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在经济转型上给予政策倾斜,增强林区自身造血功能,破解民生难题,让林区职工的生活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徐明代表建议,“应加大对环境资源保护的司法监督力度,推动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徐明认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乱砍滥伐、私挖滥建、私排有害物质等造成的。“这些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
“从司法实践看,环境保护案件存在立案难、查证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现行法律规定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他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环境资源保护司法监督纳入立法程序,明确司法机关介入环境保护的程序和标准。并在检察院和法院设立专门负责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监督的机构。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