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年底,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共计建设414家,其中70%以上在县域。“十二五”期间,火炬基地坚持集成创新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运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
形成了骨干企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集群效应。火炬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县域特色产业的链条式集群,使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同时扶植和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2011-2015年,199家在县域的火炬基地(下同)企业总数达到8828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765家,上市企业495家,比2011年分别增加34%,62%和43%。如上海南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从2006年建立至今,坚持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截至2015年共集聚医疗器械企业231家,基地内医疗器械产品线丰富,几乎覆盖综合性医院所需医疗设备的80%,医疗器械年产值已占上海市医疗器械年产值的16%以上,形成了以才兴业以业聚才促发展的良好态势。火炬基地集聚了大批国内外行业技术领军人才、著名科技产业化复合型人才。截至“十二五”末,火炬基地从业人员总数为598.5万人,研发人员总数为56.2万人,分别比2011年均增加6%以上。如江苏泰州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用好用足各类政策资源,突破“三线”城市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瓶颈,创新人才服务,创优人才环境,从“招、配、引、留、用”等方面加快构建国际化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国内首家人力资本配置中心、中国国际医药人才市场、江苏省医药人才市场、千人计划研究院、海外院士工作站,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该基地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83名,拥有一批以留学归国人员和博士研究生为主的创业团队,其中国际领军型人才100多名,22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64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5个团队入选江苏省“创新团队”。
形成了助力特色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双创环境。火炬基地通过国家和地方联动,建设和运行各类创新服务平台,汇聚了中央和地方创新资源,改变了地方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成为地方推动县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截至“十二五”末,199家县域火炬基地共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1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8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952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92个,产品检验检测平台471个;基地内服务机构1639个,其中孵化器(创业中心)458个,生产力促进中心222个,科技担保机构174个,行业组织272个,分别比“十一五”年增长了30.7%、70.9%、35.4%、83.5%、72.3%、22.5%。
形成了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竞争优势。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支持、引导和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截至“十二五”末,199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1436项,省级科技项目2461项,市级科技项目达到3163项;引导企业研发投入从2011年的1120.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92.7亿元,增长24.3%。基地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基地国内专利申请数达到15.7万项,其中发明专利4.1万项,实用型专利6.3万项,分别比“十一五”增长87%、144%、76%。国外专利申请数达1442项,比2011年增长209%。
成为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十二五”期间,共核定199家县域内火炬基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241亿元、总收入49546.1亿元、出口创汇1111.2亿美元、上缴税额2733.9亿元、净利润3261.4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39.8%、28.3%、32.7%、26.2%、16.3%。火炬基地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如宁夏灵武羊绒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对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达到13.3%,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6%。吉林敦化中药产业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占该市GDP的34.2%,上缴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6%。湖北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在应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基地工业增值65.4亿元,占应城市当年GDP的32.6%;上缴税收12.5亿元,占应城市财政收入的50%以上。(科技部火炬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