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铸就山东青岛产业“黄金链”


时间:2011-01-25





  铬渣,是青岛红星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如何处理它,一度让企业颇为头疼。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困扰企业的难题如今已被轻松化解:目前,这一工业废渣正在青岛钢铁控股集团“大显身手”,成为白云石的代替品,用于炼铁烧结。这一“联姻”不仅为红星化工厂堆存30余年的近20万吨铬渣找到了出路,还一改过去青岛市在铬渣污染治理上的思维局限,探索出了一种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跨行业跨区域实现危险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这是循环经济在青岛方兴未艾的一个缩影。经过五年发展与推进,类似这种废物资源化处理和不同产业间的循环经济正在青岛市渐成风潮。


  据青岛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围绕破解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青岛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产业生态化调整,发展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有效提高了青岛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个循环型城市发展蓝图正在青岛铺就。


  五年间,随着一批循环经济领域关键技术的深入研发,粉煤灰、钢渣、铬渣、白泥等曾经困扰企业多年的产业废物,在不同企业间寻找到了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新途径,成为原料进入生产环节被循环利用,为废物产生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安全处置费用,同时也为利用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到“十一五”末,青岛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5%。以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如同一条条金链,将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企业串联起来,织就了一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多赢的循环经济链网。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相继被列为国家第一、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承担了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等领域的试点工作。目前,青岛市已涌现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3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5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114个,试点单位包括城区、园区、企业和村镇等不同类型,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覆盖全市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为全市循环经济纵深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这五年,青岛市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承建单位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已从最初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综合利用单一项目,构建起了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机电拆解综合利用等“三足鼎立”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去年还跻身首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来源: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